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塘坑水库水质和底泥现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用的治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针对塘坑水库现状,采用人工湿地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的污染物输入,高效地改善水库水质状况。对人工湿地的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选型,完成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完成可行性分析。比较人工湿地与其他可用方法各自在改善水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完成合理性分析。塘坑水库位于东莞市塘厦镇,根据《东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水库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质标准。对塘坑水库的原水和底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水质指标超过Ⅱ类水的限值,各采样点的叶绿素a浓度均已超过19μg/L,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已到达10~8cells/L数量级,不满足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改善水质状况。针对塘坑水库现状和条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以及可采用的方法。通过分析可知,利用人工湿地控制库湾周边地表径流的污染物输入能有效改善水库水质状况。估算地表径流总量和湿地的表面负荷,确定人工湿地的规模。设计方案中人工湿地的面积为9,000m~2,处理水量约为2,712m~3/d。对人工湿地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最后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的人工湿地设计方案。根据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编制维护管理方案。按照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估算项目的工程量,并据此估算所需要的投资。经过计算,该人工湿地项目需要约591万元,每年需运行维护费用约10.5万元。结合水库的条件和特点,对生态浮岛等方法进行论证,估算采用这些方法产生的费用,并与人工湿地的费用进行比较,进行效益评价。通过比较,发现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均较低。通过分析,可知人工湿地是在改善塘坑水库水质状况中可供采用的,所需费用最少,且处理效果最好的方法,建议在改善该水库水质过程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