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EGFL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分析EGFL7的表达与MVD及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4.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7.9%),在浸润浆膜层组中的阳性率(84.4%)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46.2%)。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腺癌低分化组MVD(37.62±10.42)高于高分化组(27.91±9.93)和中分化组(28.40±9.18);浸润至浆膜层组MVD(34.25±10.43)高于未至浆膜层组(26.69±8.66);有淋巴结转移组MVD(33.00±9.9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4±9.34)。癌组织中MVD值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在EGFL7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均值为33.80±10.56,高于EGFL7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均值26.00±7.21(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MVD值与EGFL7的表达成正相关(r=0.313,p<0.05)。结论:EGFL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组织中的血管新生有关。第二部分shRNA介导的瘤源性EGFL7基因沉默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瘤源性EGFL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olt方法检测四株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MKN28、MKN45中EGFL7的表达,选取表达最强的一株用于后续实验;设计合成针对EGFL7基因的RNA干扰序列,建立稳定转染的EGFL7干扰胃癌细胞株,将该株细胞与HUVEC体外共培养,检测HUVEC增殖、粘附及迁徙能力的改变。结果:1.SGC7901、BGC823、MKN45和MKN28四株胃癌细胞均表达EGFL7蛋白,且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中;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GFL7在BGC823中的表达最强;2.将稳定转染EGFL7基因RNA干扰序列的BGC823细胞株(命名为BGC2-13)、未转染BGC823细胞及转染阴性质粒的BGC823细胞株(命名为BGCHK)与HUVEC共培养,发现降低瘤源性EGFL7的分泌导致HUVEC增殖速率降低,同时可使其粘附能力、迁徙能力下降(p<0.05)。结论:瘤源性EGFL7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粘附及迁徙,从而有可能促进血管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