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血脉,而银行体系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银行主导型国家,银行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接连不断,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破产的银行机构不计其数,再次显示出银行系统性风险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当前国内银行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阶段,因此,深入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探求防范对策,是金融理论和实践中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方面,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流动性风险、经济周期、银行体系脆弱性和信息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回顾以往学者关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的经典理论;然后反思次贷危机中美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原因,从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及虚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同时分析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状况及其在生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探求后危机时代金融环境变化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选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密切相关的10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影响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主要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综合因子得分考察2003年末以来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状况,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及资本市场泡沫是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实证结果,提出从宏微观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加强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抓住了后危机时代这一背景,同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当前经济环境状况,从根源上探究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原因。本文尝试运用综合因子得分模拟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变化状况,得出了与现实相符的验证结果,证明这一方法在我国的系统性风险测度中具有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