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汉川市农村留守学童的营养状况,探索影响留守学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学童营养状况改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汉川市2所农村中心小学4~6年级的留守学童与非留守学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所有学童的膳食营养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体格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查,同时对留守学童的家庭情况及其看护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农村学童515人,其中留守学童248人,非留守学童267人。农村留守学童的营养状况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膳食营养摄入状况不理想,膳食结构以素食为主,肉禽水产类和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频率较低,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不足率分别为62.9%、73.8%,且能量来源构成中脂肪供能仅占14.2%、早餐供能仅占22.5%;而微量营养素中,钙、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率均达到80%以上;但是与非留守学童相比,留守学童除在膳食总铁、锌的摄入上明显较非留守学童充足以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留守学童的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8%、12.9%、9.7%和4.0%,贫血和低血锌的检出率分别为19.8%和36.3%;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学童性别(女童)、学童营养KAP得分、看护人职业(工/商人或农民)、看护人KAP得分以及家庭月总收入为提高留守学童营养状况水平的保护因素,而学童年龄则是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农村留守学童与非留守学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均不容乐观,存在能量及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超重与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营养缺乏症依旧流行等问题。留守学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积极开展农村学童营养促进活动,尤其注重提高学童及其看护人的营养认知水平,并以近青春期的男童、不同职业的看护人以及家庭收入较低的家庭为重点对象,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家庭-儿童”三位一体干预模式,以保障农村学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