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全身肿瘤中占2%左右,在成年人肾肿瘤中,肾癌高达90%左右。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上因查体偶然发现的无症状小肾癌普遍增多。长期循证医学证据表明[2],(1)偶发小肾癌的直径一般小于4cm,其病理有低分期低级别的特点,生长速度缓慢,远处转移较少见;(2)偶发肾癌一般存在假包膜,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并保持切缘阴性,满足肿瘤学治疗效果;(3)直径小于4cm的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后十年肿瘤特异生存率高达91%,与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N)患者的十年肿瘤特异生存率相似;(4)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最大程度保留肾组织,保护肾脏功能,并可以有效的防止长期高滤过作用对肾功能的损害。在处理这些偶发的小肾癌方面,保留肾单位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广泛应用于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根据我医学中心临床实践经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小肾癌,能够完整的切除肿瘤,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肾脏功能,临床效果良好。本文总结我医学中心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通过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小肾癌的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医学中心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的5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小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小肾癌患者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余24例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对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月患侧肾GFR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案调阅、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取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5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组患者与ONSS组患者相比,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侧别、术前患肾GFR、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患肾功能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105.6±21.4vs120.0±25.9min)、术中出血量(103.3±45.1vs197.5±77.9m1)、术后引流量(235.2±106.7vs304.2±133.4m1)、切口长度(3.7±0.8vs20.1±1.0cm)、并发症(1例vs4例)、术后住院天数(7.3±1.9vs9.5±2.3天)等,在LNSS组明显低于ONSS组(P<0.05);肾脏热缺血时间(20.9±6.9vs15.8±3.4min),LNSS组明显长于ONSS组(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完整切除肿瘤,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最大限度的保留肾单位,保护肾脏功能。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相比,LNSS是一种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小肾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