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乌梁素海湿地鸟类研究工作较多,但专论雀形目鸟类论文甚少。本文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样线法对乌梁素海湿地、林地、草原、农田和居民区五种生境14条样线中的雀形目鸟类种类组成、季节动态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已有文献数据比较分析其种类组成和居留型的年际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次调查记录到雀形目鸟类14科25属40种,其中乌梁素海新纪录种有沙?(Oenanthe isabellina)和巨嘴沙雀(Rhodospiza obsoleta);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组成以鹡鸰科(Motacillidae)、鸫科(Turdidae)、百灵科(Alaudidae)、鸦科(Corvidae)和鹀科(Emberizidae)为主。夏候鸟有17种,旅鸟有7种,留鸟有11种,冬候鸟有5种,居留型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占总种数的70.00%。区系组成以古北界为主,有32种,占总种数的80.00%。分布型由7个地理成分组成,古北型鸟类最多,有8种,中亚型、全北型、东北型各有6种、5种、4种。属于“国家三有动物”鸟类有28种,被列入“中-日保护协定”鸟类有17种,被列入“中-澳保护协定”鸟类有4种。春、夏、秋、冬分别记录到的鸟类种数为24种、22种、25种、20种,春、秋迁徙期间种数比夏季和冬季多2-5种,但不同季节期间的种类有较大变化。与1986年相比,1988年新增2科6属16种,减少4科9属16种;与1988年相比,1996年新增5科11属28种,减少1科1属6种;与1996年相比,2006年新增1属11种;与2006年相比,2011年新增2属2种;与2011年相比,2017年新增1属4种,减少6科17属46种,这主要与调查记录方式的不同和乌梁素海盐碱草地、灌丛、树林和草原等荒野生境逐年减少有关。部分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主要与气候变暖有关。乌梁素海湿地、林地、草原、农田和居民区5种生境中分别记录到雀形目鸟类24种、25种、5种、12种和9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0.00%、62.50%、12.50%、30.00%、22.50%。种类由多到少排序为:林地>湿地>农田>居民区>草原,林地和湿地中分布的鸟类种类最多,成为雀形目鸟类繁殖栖息的主要生境。在5种生境中,年均多样性指数湿地生境最高为1.1496,草原生境最低为0.7731;年均均匀度指数湿地生境最高为0.7302,农田生境最低为0.6266;年均优势度指数草原生境最高为0.5399,林地生境最低为0.4274。在6种湿地生境中,年均多样性指数鱼池最高为1.6537,年均均匀度指数小海子最高为0.9369,年均优势度指数坝头-明口子最高为0.5978;在3种林地生境中,年均多样性指数沙枣林样线最高为1.4424,年均均匀度指数沙枣林样线最高为0.6687,年均优势度指数杨树林样线最高为0.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