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加剧,大量耕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问题,这对区域土地规划和利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2年、2009年和2013年的三期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采用RS和GIS结合的方法,构建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集,利用统计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了过去11a南京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分析,明确各类影响因素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通过遥感影像预处理,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利用GIS技术,提取了各类土地利用信息,构建了土地利用数据集。(2)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以边界密度、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为核心的景观指数,分析了南京市11a来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迅速增加的同时耕地大量减少;由于退耕还林的政策,林地面积稳定增加,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水体面积稳定,并且以上三种用地的面积总和一直稳定在研究区总面积的30%左右;随着城市化和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大量耕地荒置转变为其他土地,同时随着农村综合整治和复垦政策,又有部分的其他用地和建设用地转变为耕地。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景观的形状指数明显增加,耕地大量转变为建设用地,多样性指数也随之增加,各类景观在数量和分布上都更加均匀。(3)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集为基础,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CCA),分析了各类影响因素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来自于收入增长、GDP和全市从业人数等直接经济因素,并且随着城市化的程度提高,城市化速度减慢,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也有所减弱;耕地和其他由于经济生产活动的影响大量减少,且耕地的总量和农业从业人口有一定的正相关;林地和水体由于所处位置以及其自身属性的特殊性,受经济活动、农业作业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