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各种未经处理或未处理达标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致使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人民健康受到威胁。本文以洪湖水体污染作为研究基点,对其2016年的水质进行了分水期调查,运用水质空间分析、方差分析、箱线图法以及主成分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在流域层面上进行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分析,最终依据水质污染特征和污染源结构特征提出污染防治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TN、TP、NH3-N浓度以及空间分布特征与四湖总干渠携带的上游来水关系密切。四湖总干渠营养元素浓度高,对洪湖营养指标浓度影响显著。洪湖TN、TP、NH3-N在各水期均呈现西北-东南逐渐好转的趋势。由于洪湖水位浅、风浪大等原因,四湖总干渠汇的溶解氧对洪湖影响微弱。pH值、COD以及高锰酸盐指数与洪湖自身关系密切,但入湖水量的大小在底泥冲击、中和或稀释等作用下影响着这三者的大小。洪湖pH值高主要是因为本底值高。有机物浓度高,与围网养殖、底泥搅动以及渔民的生活污水有关。(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洪湖8个指标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现象。TN、TP在三个水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差异性指标个数来看,平水期与丰水期之间存在7个指标(最多);枯水期与丰水期之间存在4个指标(最少)。丰水期与平水期可能更容易出现显著性水质变化。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质可能最为接近。洪湖蓄水量过多或过少时,部分指标污染程度较小,水量中等时浓度往往较高,因为水中污染物既得不到及时地消解,也得不到足够的稀释。箱线图法分析的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更容易出现异常值,枯水期稳定性较好的指标有NH3-N、TN、COD,平水期稳定性较好的指标pH、SD、DO、TP,丰水期稳定性较好的指标有高锰酸盐指数。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水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营养性指标,其次为有机物特征指标。(3)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参评指标除pH和NH3-N可以达到Ⅱ类标准外,其他指标均处于Ⅲ类-劣Ⅴ类。TN为劣Ⅴ类的水期最多,最高值出现在平水期。丰水期全湖TP浓度最高。高锰酸盐指数和COD在各区各水期间的单一因子评价结果差异性不大。总体上,洪湖水质优劣顺序为:枯水期(Ⅳ)>丰水期(Ⅴ)>平水期(劣Ⅴ)。枯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主要污染因子分别为TP、TN、TP。改良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洪湖各水期水质均未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主要为Ⅳ-Ⅴ类。水质优劣顺序为:枯水期(Ⅳ)>平水期(Ⅳ)>丰水期(V)。(4)污染负荷测算的结果显示洪湖流域范围内污染物入河量分别为COD为52014.3 t/a,TN 9430.5 t/a,TP 1506.9 t/a,NH3-N 4175.3 t/a。面源污染对各指标的贡献率均占绝对优势,达三分之二以上。COD污染贡献最大的是农业面源(26%),其次为水产养殖(23%);TN污染贡献最大的是农业面源(29%),其次为畜禽养殖(24%);TP污染贡献最大的是畜禽养殖(47%),其次是农业面源(24%);NH3-N污染贡献最大的是畜禽养殖(25%),其次为农业面源(23%)。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是主要污染源,其中畜禽养殖对TP贡献率接近一半。监利县是4个污染指标的主要输出地,尤其对TP的输出,占绝对优势,主要原因是监利县面积大,常住人口多,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排污量大。沙市区和洪湖市对污染物输出也不容忽视。(5)根据流域空间污染结构特征,源头控制的要点在于:加强沙市区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整治,加强荆州区城镇生活污水的整治,加强江陵县的农业施肥方面的管控与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加强监利县农业、畜禽养殖业、城镇生活污水的管控;加强洪湖市农业面源、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