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共享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涉及多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共享平台应运而生,如滴滴出行、网络直播平台、外卖平台等,极大的改变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衍生了新型的职业群体——共享型员工。然而,共享型员工的兴起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共享型员工的合法性、负面新闻、不尊重等,打击着他们的积极性和服务行为。对于共享平台企业来说,共享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着平台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企业需重视共享员工对于平台的重要性,在特殊的工作特征下,关注共享员工个体的心理层面,使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刻不容缓的。组织自尊作为心理资本,影响员工自我评价和对企业的忠诚,进而对个人行为和工作绩效有正向引导作用。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组织自尊对传统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共享型员工大部分属于服务性质,服务绩效用于衡量其工作结果。共享型员工拥有特殊的职业特点,不适用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那么在这样的组织情境下,这类新型员工的组织自尊是否会像传统员工那样产生相应的积极工作结果,是本研究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组织支持理论,以共享型员工中的外卖骑手为对象,在组织自尊和服务绩效中引入工作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工作特征为调节变量,构建共享型员工组织自尊对服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模型。通过对外卖骑手的问卷调查并回收492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 22.0和AMO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设,得出相关结论:共享型员工的组织自尊对服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组织自尊与服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特征在工作投入与服务绩效间起调节作用。本文的管理启示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建议共享型员工应提高自我价值认知;共享型平台应树立共享型企业文化;平台应加强共享型员工的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的奖惩激励体系;平台注重培养员工服务导向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共享型员工为研究对象,扩展了组织自尊和服务绩效的研究范围。并且以组织支持理论为切入点,构建了组织自尊对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理论模型,探索了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工作特征的调节作用,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