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及大气CO2浓度具有重要影响。土壤碳释放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氮肥施用对土壤碳释放有重要影响。关于氮肥施用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多集中在有机碳的矿化分解方面。事实上,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无机碳含量较高,氮肥施用发生的酸化作用是否会导致石灰性土壤无机碳的释放?其对碳释放的贡献比例如何?亟待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方式及种类对不同土壤CO2释放的影响,并采用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DCD)及13C方法初步估算了土壤CO2释放的来源,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均匀施用(N100%)和局部施用(N50%、N25%)对土壤pH和CO2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CO2释放量显著提高;不同施氮处理相比,培养结束后,局部施氮处理土壤pH降幅显著高于均匀施用处理,前者土壤CO2释放量亦高于后者,N25%、N50%处理土壤CO2释放量比N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0.04%、8.21%。说明氮肥局部施用更易引起土壤酸化和CO2释放。(2)采集杨凌地区塿土剖面碳酸盐含量较低的粘化层土壤,通过室内密闭培养研究氮肥种类(硫酸铵及硝酸铵)和外源无机碳投入对土壤CO2释放和p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投入外源碳酸盐,施用氮肥均提高了土壤CO2累积释放量,降低了土壤pH值。两种氮肥种类相比,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下降幅度较大,且在不投入碳酸钙情况下更为明显,施用硫酸铵处理的土壤CO2释放量整体平均高于硝酸铵处理。投入外源无机碳的施氮处理其土壤p H降幅显著低于不投入外源无机碳的施氮处理,而CO2释放量则无显著差异。(3)采集我国三种不同无机碳含量的土壤(水稻土、砂姜黑土、塿土),通过室内密闭培养研究了氮肥施用(N0、N0.2、N0.2+DCD)对不同类型土壤pH和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类供试土壤的pH,提高了土壤碳累积释放量,49 d培养结束时,水稻土、砂姜黑土、塿土三类土壤碳累积释放量分别提高了39.4%、23.4%及71.8%;氮肥配施DCD后显著抑制了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至培养结束时,3类供试土壤pH值均显著高于仅施氮肥处理,水稻土、砂姜黑土CO2平均释放量与仅施氮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塿土CO2平均释放量相较纯施氮肥平均降低了12.5%。(4)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0、N160、N220)及其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配施(N160+DCD、N220+DCD)对土壤酸化和CO2释放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施用尿素后10d内土壤释放的CO2、有机碳、无机碳、尿素的δ13C值初步估算土壤无机碳对碳释放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p H,提高了土壤CO2累积释放量;相比单施氮肥处理,氮肥配施DCD处理显著抑制了土壤pH下降,土壤CO2释放量平均降低了15.91%;10 d内不施氮肥处理土壤释放CO2将近30%来源于土壤无机碳,单施氮肥处理(N160、N220)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对应的氮肥配施DC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