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围手术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入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者,研究他汀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病监护室(CCU)住院且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随访记录纳入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共115例。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所有入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于入院后24 h内启动他汀治疗,我们将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的患者设为低剂量组(44例);将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的患者设为中剂量组(71例)。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一个月后于我院生化室检测的肌酐(Cr)、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以及随访一个月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靶血管再灌注治疗、死亡)发生情况。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CCU住院且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STEMI患者113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PCI。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于入院后24 h内启动他汀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中剂量组(58例)患者均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大剂量组(55例)患者均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收集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一个月后的ALT、AST、肾功能(Cr)、TC、TG、LDL-C、HDL-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的的药物不良反应和MACE发生情况。结果:回顾性研究组内比较(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C、LDL-C、ALT和AST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TG和HDL-C指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HDL-C、LDL-C、ALT和AST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达标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83,P=0.347);(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中剂量组患者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比例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靶血管再灌注治疗及死亡病例。前瞻性研究组内比较:(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和LDL-C等指标明显下降(P<0.05),中剂量组患者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1.07±0.19 vs 1.05±0.29,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09±0.19 vs 0.97±0.22,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Lp-PLA2、CRP和BNP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3)中剂量组治疗后CK、CK-MB、ALT、AST和BUN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r指标水平未见显著改变(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CK、CK-MB、Cr和AS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T、BUN水平未见显著改变(P>0.05)。组间比较:(1)治疗前大剂量组较中剂量组TG(2.63±2.62 vs 2.25±1.55)、TC(4.75±1.06 vs 4.76±1.25)、LDL-C(2.89±0.70 vs 2.88±0.97)和HDL-C(0.97±0.22vs 1.05±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较中剂量组TG(1.45±0.87 vs 1.84±0.96)、TC(3.48±0.90 vs 3.88±0.82)和LDL-C(1.77±0.58 vs2.07±0.71)等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较中剂量组HDL-C(1.09±0.19 vs 1.07±0.19)水平未见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DL-C水平达标率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619,P=0.006)。(2)大剂量组较中剂量组治疗前Lp-PLA2[124.15(98.18,166.01)vs 124.43(67.07,164.15)]、CRP[6.68(3.04,16.75)vs 6.37(2.98,12.37)]和BNP[91.70(61.50,169.00)vs 91.60(58.58,280.70)]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p-PLA2[67.82(59.72,79.68)vs88.83(67.38,133.52)]、CRP[0.98(0.68,2.06)vs 3.68(2.58,4.74)]和BNP[56.30(38.10,77.30)vs 65.90(56.22,88.55)]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剂量组较中剂量组治疗前CK、CK-MB、ALT、AST、Cr和BUN等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和Cr等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K、CK-MB和BUN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情况,中剂量组中出现10(17.2%)例患者发作梗死后心绞痛,大剂量组中出现2(3.66%)例患者发作梗死后心绞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休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再灌注治疗、死亡等MACE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总的MACE发生情况,中剂量组发生MACE的患者22(37.9%)例,大剂量组发生MACE的患者9(16.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STEMI患者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且明显增加1个月后患者LDL-C水平的达标率;STEMI患者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STEMI患者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未增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STEMI患者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治疗以及预后。
其他文献
绿肥对保障作物高产、土壤培肥和养分高效利用有重要影响,但长期翻压绿肥对旱地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故依托甘肃武威25年长期定位试验,采集试验中不施肥、化肥和绿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原因分析,以及产生这些错误的心理原因分析.让教师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试从小
目的:气胸的非外科疗法分为观察、吸氧、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等。传统引流管行闭式引流时需较大切口,可造成相当的组织损伤;目前临床常用的引流管为管径为24~32 F的粗
<正>为促进中国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和东北财经大
基于人口地理学相关理论,以近300a为时间尺度,以省域为空间单元,利用经修正的清朝、民国及建国后286个时相的人口数据,建立1724年、1767年、1812年、1855年、1898年、1936年
背景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种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应答调节紊乱最终会导致器官功能的紊乱,严重威胁生命。脓毒血症的死亡率很高,且目前临床对脓毒血症缺
巴洛克时期的长笛作品大约从1670年发展到1770年,泰勒曼的12首长笛幻想曲大约在这个时期的後期完成,在初演后就立即受到广大的欢迎。身为一个作曲家,泰勒曼藉由一连串官方的
目的:1.分析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的NLR、PCT、CRP、MELD评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讨NLR、PCT、CRP、MELD评分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月)的预测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三农发展的现实选择。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高效有序推进需要基层发挥服务、保障、引导、监管作用,但囿于公共服务
<正>德国文化学家斯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引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就语文教育本质来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