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亟待解决的情况下,作为能源消耗巨大及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提到,要建立低碳绿色、清洁高效的新型交通运输业体系,故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业的TFP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通过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2000-2013年碳排放约束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年际和区际的比较分析,同时将已测得全要生产率与未考虑碳排放约束的TFP进行了对比研究。(2)选取对外开放水平、工业化程度、制度因素、政府支持程度、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状况、能源结构等六大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对碳排放约束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程度。(3)运用了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性以及俱乐部收敛等经济收敛方法检验了碳排放约束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趋同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碳排放约束下全国交通运输业的TFP呈现阶段特征,可分为4个阶段;技术进步是提升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的主要动因,技术效率指数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交通运输业TFP的提高;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各地区交通运输业的TFP差异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差异较大;若忽视能源投入及二氧化碳这一非期望产出,将虚高TFP,使结果失真。(2)对外开放水平、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状况和能源结构对全国交通运输业的TFP,具有正向作用,制度因素则抑制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交通运输业TFP的提高,但以上指标对各地区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3)碳排放约束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为了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要进行绿色转型,走低碳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要提高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强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各区域的技术合作,建立各区域之间交流沟通的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现代化的再生资源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业经济的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