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谱史的发展与印章艺术史、印章观念史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在研究中注意到,印谱作为印章图像的载体,其发生发展的历程正反映了印章功能、印章观念的转变。因此,印谱的发展始终反映了印章由实用向艺术迈进的历史逻辑。从这一历史逻辑出发,本文勾画出宋元明印谱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背后成因。我们将宋以前所产生的初始形态的印谱归之为印谱的萌生阶段。两宋金石学发展促进了集古印谱的形成,这是印谱的成型阶段。由于元代文人用印实现了艺术升华,以致集辑古印谱之理念亦开始向艺术化转向,直至明代前中期,印谱史的发展处于艺术转向酝酿阶段。晚明篆刻艺术的勃兴,促使晚明印谱的主要功能完全艺术化,由此进入成熟阶段。在印谱史艺术化过程中,印谱性质转化有两大节点:一是元初印谱的艺术转向,揭示了印谱史如何从实用印章的载体,转向成为篆刻艺术的载体;二是晚明印谱的多样化与全面艺术化,揭示了印谱发展史与篆刻艺术发展史的密切关系。在宏观把握印谱史发展线脉的同时,本文于微观层面着重解决了一些印谱史上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如对印谱萌芽阶段的玺谱文献勾沉及书画著录中汇集鉴藏用印的印谱属性认同。对赵孟頫《印史序》的艺术化倾向再解读,对吾衍、吴叡、陆友仁、杨遵、朱珪等印谱留存信息的再讨论,并首次将柯九思《集古印谱》、郑晔《汉印式》、柴季通《印史石刻小册》等纳入印谱史的研究范畴。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晚明印谱多样化作出分析等。通过本课题研究,冀望能为篆刻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