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结束以后,在短短四年之内,中国大陆的金融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1945年8月到1949年5月汉口的数十卷钱庄档案及其他一些史料,本文分三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汉口钱庄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描述了他们针对这一困境所做出的努力。 第一章考察战后时期钱庄业的整理。按照本文的观点,这一整理过程共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6年3月财政部湘鄂赣区财政金融特派员的撤销;第二阶段从1946年3月到1948年1月汉口金融管理局的建立;第三阶段从1948年1月到1948年4月非法钱庄问题的基本解决。之所以作这方面的考察,是因为钱庄业是战后汉口票据市场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钱庄业的整理问题贯穿于票据市场统一的整个过程中,在汉口票据市场统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考察战后恶性通货膨胀中的钱庄。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钱庄业采取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措施。其中与票据市场统一直接相关的是积极措施中的建立银钱业联合准备会。这是适应汉口金融市场的需要,在重庆和上海银钱业联合准备会的示范作用下,受到政府力量干预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机构。它是汉口票据贴现和重贴现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考察战后汉口票据市场的统一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分为票据交换市场的统一和中央银行重贴现业务的开展两个方面。钱庄复业问题的久拖不决、通货膨胀中钱庄的各种措施等都对这一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因为钱庄业与金融当局的冲突,这一过程本身的两个方面也存在着各种矛盾。 总的来说,本文以票据市场制度的变迁为线索,描述大局变迁过程中钱庄业与执政当局针对复业、通货膨胀以及票据市场所进行的权宜性努力以及双方努力之间的冲突,从而达至对这一时期汉口钱庄生存状况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