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山茶属红山茶组(Sect. Camellia)植物因其经济价值和潜在的能源价值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关乎其引种选育和资源利用开发的抗寒性研究也同样引起了关注。目前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经济作物茶树是耐寒性研究较多较为全面的,但关于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耐寒性的研究并不多见,且有限的研究大多集中有经济效益、观赏价值的物种,忽略了稀有物种。本文对参试的56种山茶物种耐寒性进行了系统评估,同时与2005年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得出物种间的差异和气候变化对不同物种耐寒能力的影响。通过观测记录红山茶组物种的开花物候特征,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开花期早晚与耐寒强弱能力二者间的关联,筛选出耐寒能力强、花期持久、花繁似锦的物种,对今后耐寒的红山茶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耐寒物种培育中的亲本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随时间变化其树龄、个体生长大多更为健壮,耐寒能力也有所提高,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较小。通过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4℃,-5℃,-10℃,-15℃)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SOD、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得出其生理抗性的内在规律:物种耐寒性强弱与相对电导率、MDA、叶绿素比值成反比,与SOD、POD成正比。将所得数据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耐寒能力强弱排序,并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可将参试山茶划分为4个类群,即耐寒、中等耐寒、低温敏感、低温极敏感型。本次实验结果与5年前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于耐寒和中等耐寒以及低温敏感和低温极敏感之间的物种变动。这其中低温敏感型和低温极敏感型两类山茶物种的分布区本身存在着相互重叠的现象。通过对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开花物候观测发现,虽然不同物种间开花时间、持续时间等各有差异,但基本花期在1月到3月的时间段。花色基本为红色、粉色,个别为白色。花的大小从3cm到11cm不等。开花时间等与气候密切相关,与耐寒性强弱关系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关联。一般长势茁壮的物种开花时间可以维持30天左右,个别可达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