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不同形式跑步过程中下肢肌肉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图的变化特征和相关生理学意义,以丰富和拓展当前运动生理学机能评定内容及其检测手段。研究方法:在功率跑台上,对12名受试对象进行递增负荷跑、V70%VO2max、10%坡度匀速跑、V85%VO2max匀速平坡跑和上、下坡递增坡度匀速走实验,运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全程实时监测记录下肢肌的表面肌电图的变化、同步记录运动心率和递增负荷运动中气体代谢指标(通气量和摄氧量)变化。研究结果:(1)下肢肌的iEMG值在递增负荷运动中,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运动疲劳的出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大强度平坡匀速跑运动过程中,整体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上坡匀速跑运动过程中,除了股二头肌,股外侧肌表现出随时间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他监测肌肉的iEMG值均表现出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2)下肢肌的MF值在递增负荷运动中,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上坡、平坡匀速跑运动过程中,下肢肌的MF值整体表现出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且上坡和平坡匀速运动至疲劳全程中,下肢肌的MF变化幅度相似,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腓肠肌内侧头>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二头肌。(3)下坡递增坡度匀速走过程中,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值随坡度的递增而减少,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iEMG值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坡递增坡度匀速走过程中,下肢肌的iEMG值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论:(1)在递增负荷运动中,下肢肌的iEMG值整体呈现出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MF值随运动负荷的递增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的变化特征。(2)V85%VO2max平坡匀速跑至疲劳过程中,下肢肌的iEMG值随运动时间的增加、机体疲劳的出现,整体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特征;MF值整体呈现出减少的变化特征。(3)V70%VO2max、10%坡度匀速跑至疲劳过程中,股二头肌、股外侧肌的iEMG值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特征,而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内侧肌的iEMG值呈现出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的变化特征;MF值整体呈现出减少的变化特征。(4)下肢肌向心运动的iEMG值大于离心运动的iEMG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