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这部重要的法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这部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签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引起了诸多争议。究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对劳动者,企业又分别有什么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工群体影响较大,本文从这个角度切入,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意愿。国外关于就业保护制度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较为丰富,国内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研究大多集中的法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还在逐步展开。劳动合同的签订将加强劳动者的保护,但是劳动合同的签订也限制了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对于农民工来说既希望提高权益保护水平,又希望保持工作的灵活性。因此劳动合同的签订对农民工影响较为复杂。文章首先使用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前后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认为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前后收益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农民工选择签订劳动合同与否。其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通过logistic模型检验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的因素,进而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个体的影响。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农民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影响与农民工的个体特征、所在企业特征、农业和非农收入以及制度因素是紧密相连的。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研究给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有所贡献的地方在于:一、用经济学的方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收益前后的变化,认为劳动合同签订前后收益的变化直接决定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愿。二、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提取了影响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的一系列因素。最终文章选取了13个变量,利用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检验了影响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