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应急救援无线传感器节点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煤矿井下重大灾变应急救援传感器节点存在的抗灾性差,且灾变后信息难以获取等问题,以构建适应煤矿灾变应急救援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为目标,紧密结合煤矿井下的灾变特征,对煤矿应急救援无线传感器节点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煤矿应急救援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灾变通信模型。首先根据煤矿灾变后的地理环境特征,提出了煤岩覆盖下的电磁波通信模型,并对433MHz和2.4GHz频段下的电磁波在煤层中的传输特性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波在该灾变模型下的吸收常数在低频段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在高频段趋于常数,且吸收常数与煤层电导率成正比,与围岩电导率成反比。理论计算得出,电磁波在煤层中传输距离远大于正常巷道中节点部署的间距和通信覆盖范围,因此电磁波能够保证煤岩覆盖下节点之间的正常可靠通信。(2)设计了煤矿应急救援无线传感器节点功能性硬件并对其节点功能展开测试。首先提出了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功能性硬件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两个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并对各模块进行元件选型和电路设计,提出相应的电路抗干扰措施,根据所设计的电路绘制节点PCB板,完成节点电路板实物制作;紧接着对节点展开硬件功能测试,利用LABVIEW设计节点硬件测试上位机软件,并进一步设计了射频切换控制算法,解决了节点间射频切换同步性问题;最后开展硬件功能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射频切换控制算法和节点测试上位机软件的可行性,也进一步说明所设计的节点满足功能要求。(3)设计了煤矿应急救援无线传感器节点抗灾保护装置,并且在灾变的三种工况下对保护装置进行可靠性理论分析。主要包括自由落体分析、巷道塌方分析以及瓦斯爆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节点抗灾保护装置能够保证节点在灾后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加工制作了保护装置的硬件实物,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基础。(4)提出了煤矿应急救援无线传感器节点组网策略,首先根据煤矿井下巷道地理特征,在建立矿井巷道中传感器节点感知覆盖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维线型分区覆盖拓扑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设计的拓扑控制策略展开路由算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分簇及数据融合机制的负载能耗均衡路由算法。其中所提出的拓扑控制策略可根据巷道特征参数、节点模型参数和节点部署数量,计算节点部署的空间位置和网络覆盖度。所提出基于分簇及数据融合机制的负载能耗均衡路由算法相比传统算法的网络寿命提高46.8%,能耗更低,变化趋势更为平缓。
其他文献
并联机构具有运动灵活、累积误差小、承载能力大等诸多优点,在各领域内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复杂的奇异性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固有缺陷,一直以来是并联机构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一种新型并联仿生式人工髋关节试验机的核心运动模块—3SPS+1P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奇异性的相关理论和规避方法,为其有效控制以及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法。全文工作概括如下:(1)通过构型分岔特性分析奇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沙洼沟区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小于1°,坡降小于10m/km。侏罗系延安组延9广泛发育了规模不等的隆起,未见断裂发育。延安组延9地层属于曲流河沉积,延9
随着我国供电水平的提高,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下电网安全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供更加稳定的供电服务,文章对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的影响进行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快速设计技术是在当今企业为快速响应市场对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制造模式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目的的一切设计技术与方法的总称。快速设计综合运用各种先
装配在产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用户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激烈化,多品种混合装配线在企业总装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种装配线多约束的特点使得其计划编制很困难,手工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资源的应用和电力营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营销的计量改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很多电力企业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