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经过对胸痹合并不寐患者四诊的症候调查情况,于胸痹与不寐的相关性程度、失眠类型及程度、胸痹合并不寐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规律等,从而了解胸痹合并不寐的各种相关影响因素进而归纳聚类出该病初步中医证型和其相关性特点规律。方法:纳入20 1 7年1月至20 1 8年1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神内科、老年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胸痹合并不寐患者,用调查问卷及辅助检查等相关方式收集患者具体资料,制成胸痹合并不寐四诊证候信息量化数据库,采用SP S S 1 7.0统计软件对其统计资料的剖析,其中主要采取聚类分析法,其余相关资料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分析研究对象胸痹情况、失眠具体情况及胸痹合并不寐中症状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型的划分。结果:1、一般资料:该调查研究共收集40 0例患者,其中男性21 2例、女性18 8例;在年龄分布上所有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9.0 8±1 2.5 4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5 8.1 2±1 5.5 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0.4 5±1 0.1 4岁;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小有关;年龄上男性小于女性患者年龄。2、三高及吸烟情况:调查的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8 1人、合并糖尿病者1 5 7人、合并高脂血症者有11 5人,有吸烟史(其中包括目前人吸烟及既往吸烟)人达2 2 6人,占总数的56.5 0%。其三高患病率、吸烟率均高于正常人群,考虑上述因素与胸痹合并不寐存在一定相关性。3、胸痹情况:40 0例患者中全部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所致胸痹,符合纳入标准;以冠心病症状计分法统计得出0~2分有8 4人,2~4分1 2 3人,4~6分19 3人,表明其心绞痛程度及频次偏中至重度水平。4、不寐情况:根据患者其不寐原因调查可将其分为疾病影响所致、药物副作用、情志因素(包括胡思乱想、家庭关系、工作等琐事)、具体不寐原因不明、其他五类因素;其中以情志因素、疾病影响所致不寐最多,分别占3 5.5%、27%。按PS Q I评分来估测患者不寐质量及程度情况,结果显示15 5例轻度失眠、19 1例患者中度失眠、54例患者重度失眠,结果表明胸痹合并不寐患者其不寐程度以轻中度居多。5、胸痹合并不寐症状、体征分布情况:对所有患者的症候调查,其症状、体征的频次排前20的由高到低分别为:胸痛甚、心悸、胸部闷痛、头晕、疲倦、入寐难、胸部隐痛、心烦、多梦、脉细、胸窒闷痛、气短、乏力、易醒、胸闷胀痛、胁肋胀痛、五心烦热、彻夜不寐、太息、脉弦。6、聚类分析结果:对调查数据使用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析处理,并运用中医理论专业知识对聚类分析结果的详细解析,以此归纳出胸痹合并不寐4个基本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痰热内扰证、气血亏虚证、心肾阴虚证。结论:经过S PS S 1 7.0对胸痹合并不寐四诊症候信息量化数据库予以统计学聚类分析,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支持下予以结果分析,以此确定为4类临床证型。故可以将胸痹合并不寐的常见证型划分为4类:气滞血瘀证、痰热内扰证、气血亏虚证、心肾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