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范》篇因系统阐述了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而受到世人的推崇,历朝历代研习者甚繁,是《尚书》中被研究得最早、研究得最多的篇章,但其相关研究至今并非了无疑窦。随着出土文献的发掘、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新资料、新方法的运用,《洪范》学研究日趋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方向,1949年之后两岸关系从最开始的冰冻走向逐渐融合,两岸各种交流合作有序开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对建国之后两岸《洪范》学研究成果作一比较研究,必将利于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利于今后的《洪范》学取得更新的研究成果。1949—2011年间两岸出版的《洪范》学研究成果非常杂乱,急需系统整理,按照年代的跨度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八十年代之前的两岸《洪范》学研究成果、八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前的两岸《洪范》学研究成果与新世纪以来的两岸《洪范》学研究成果。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1949-2011年间两岸出版的《洪范》学研究成果,两岸《洪范》学研究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差异性显而易见,六十余年来两岸《洪范》学研究的整体异同亦得到了概括总结。八十年代之前的两岸《洪范》学研究以台湾研究为主,无论是《洪范》研究成果、研究学者还是研究内容,台湾都明显优于大陆。八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前的两岸《洪范》学研究开始以大陆研究为主,大陆的《洪范》研究成果与研究学者的数量明显增多,研究内容更是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新增了《洪范》学史研究领域,开辟了《洪范》学研究的新天地,此时台湾《洪范》学研究仍沿袭传统研究领域,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新世纪以来的两岸《洪范》学研究,大陆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洪范》研究成果与研究学者数量稳步上升,研究内容较之以前又有了新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洪范》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用联系的眼光去探究《洪范》学,此时台湾《洪范》学研究严重萎缩,仅3项《洪范》学研究成果,仅涉及《洪范》文本研究,研究范围明显缩小。建国至今六十余年来,两岸《洪范》学研究以八十年代为重要拐点,两岸《洪范》研究成果、研究学者以及研究内容在八十年代前后呈现明显不同的发展态势,大陆研究在八十年代之后快速发展,台湾研究在八十年代之后逐渐消沉,透过这一时期的两岸《洪范》学研究比较可知,《洪范》学研究要想有序地发展下去,必须要建立一支薪火相传的《洪范》学研究学术梯队,构建一个开放自由的《洪范》学沟通平台,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洪范》学研究体系。综上所述,《洪范》学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天文、历法等我国古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继续深入挖掘其现世的学术价值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比较研究1949年之后的两岸《洪范》学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系统梳理六十余年来两岸《洪范》学研究的嬗变轨迹,更能明确现今《洪范》学研究的不足与优劣,为《洪范》学研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贡献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