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恋爱中的女人》与《废都》之对比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劳伦斯与中国作家贾平凹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禁书”的作家及性语言的追求者。选择《恋爱中的女人》与《废都》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是因为这两部小说有着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与文化转型期。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劳伦斯和贾平凹的小说进行分析,使用的主要术语有“性别政治”,“父权制”和“他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和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本文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作品。女性主义的一般观点是:人类社会是由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因此有了“父权制”这一术语。女性主义认为,性政治在这个有男女两性构成的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习惯规则和历史问题。女人可能在生理上处于弱者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心里上和文化上也处于弱势。在男人看来,女人是附属品,和自然物一样客观,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男人的需要,因此对男人来说是“他者”。 此外本文还将两位女性形象放置到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加以考查,以探索不同的转型时期女性的相似的心里历程、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出路。 总之,女性在父权制的社会就是被压抑的一族,她们也一直不懈地寻求解脱。一些人失败了,沦为社会的牺牲品;一些人通过自强不息而成功了:还有一些人逃避现实,去崇拜某种超能而不知真相…她们所追随的其实是扭曲的男性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作为修辞现象的隐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隐喻理论,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Halliday对隐喻理论做了重大
学位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汉语双重否定进行了界定。汉语双重否定是指一句话先后出现两个否定词,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一个否定词否定另一个否定词否定的内容;2)句子表达肯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有着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关于童话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民俗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方面进行的,而从语言学角度特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