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感应断层成像是一种非接触的生物阻抗成像技术,以其显著的无损伤、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在众多医学成像技术中脱颖而出。深入对这一技术中若干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应用价值。然而,目前这一技术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主要是因为其分辨率还达不到医学成像的标准,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难点在于电磁感应断层成像系统的改进。基于电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的课题意义与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电磁学的基本理论,阐述了涡流信号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设计并完成了一套用于电磁感应断层成像的测量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针对系统硬件的总体结构,进行电路的模块化设计,完成原理图绘制、PCB板图绘制、芯片选型与元器件焊接,系统主要包括激励源电路、传感器线圈及谐振电路、相位检测电路、数据获取电路。采用4通道同步输出的DDS提供激励信号和参考信号,提高了信号的频率稳定度;相位检测电路中采用电容补偿措施,以最小成本基本解决了附加相移的问题,稳定了所用放大器的性能;采用PCB线圈代替手工绕制螺线管线圈,优化了传感器线圈的结构。利用Multisim12在电路制作之前进行仿真,验证了电路设计的合理性,为电路实测提供了比较的依据;针对激励源电路与数据获取电路主控芯片的性能与逻辑,绘制相关工作流程图,完成MCU的软件设计。本文还对系统中主模块电路及传感器线圈进行了实测,明确各模块均能够满足系统设计要求,通过与理论计算对比,做出相关误差分析;并对系统中的软件设计进行测试,分析激励源电路与数据获取电路实测结果同编程数据的关系,做出相关误差分析;最后设计综合性能实验,明确了系统测量的精度与敏感度,并通过圆柱形待测导体的多次平移和旋转,采集多组测量数据,通过仿真得到初步成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