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乳酸(PLA)来源于生物基可再生资源,且使用后可被堆肥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但是PLA结晶速率慢,注塑过程中不能完成结晶,导致其制品耐热性差,大大限制了PLA的应用领域。因此,研究聚乳酸在新型成核剂作用下的成核机理、结晶动力学和耐热性能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滑石粉(Talc)、多酰胺(TMC-328、TMP-3000)、苯基磷酸盐(ECO-13002)及NA1(自制)作为成核剂,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PLA/成核剂、PLA/复合成核剂及PLA/成核剂/增塑剂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PLA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形貌、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DSC对PLA及PLA/成核剂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10°C等温结晶时,PLA/成核剂复合材料的Avrami指数n值介于2.63~4.75之间,其中NA1对PLA具有更高效的成核效率,PLA/NA1复合材料的t1/2仅为28s;复合成核剂(NA1/talc)能够显著提高PLA在130°C的结晶速率,且随着复合成核剂含量的增加而加快;DSC非等温测试结果表明,NA1和增塑剂协同作用时能够提高PLA的结晶峰温度和相对结晶度,且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增塑剂含量为2%时达到最高值,对应的结晶峰温度为122.9°C,相对结晶度为34.2%。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了PLA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晶形貌和晶型,上述成核剂均能有效促进PLA成核,增加晶体密度并细化晶体尺寸;其中纯PLA和talc成核的PLA的晶体形貌为球晶,加入TMP-3000时形成针状晶,NA1、ECO和TMC-328成核的PLA主要为树枝状晶,而复合成核剂(NA1/talc)成核的PLA基体同时存在球晶和树枝状晶,随着复合成核剂中NA1含量的增加,晶体形貌逐渐被树枝状晶所取代;成核剂和增塑剂均未改变PLA的晶型,其晶型仍为α晶。DMA和热变形温度(HDT)测试结果表明,加入成核剂和退火处理均使PLA的储能模量升高,材料整体的柔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结晶度升高而升高,纯PLA的Tg为60°C,退火60s后PLA/NA1复合材料的Tg可达72.9°C。成核剂、和退火处理均能改善PLA的耐热性,热变形温度显著提高,在110°C退火60s后各PLA/成核剂体系的HDT均能超过120°C,比纯PLA高出了60°C以上,其中PLA/talc体系的HDT最高,达128.8°C;复合成核剂(NA1/talc)则能在更短时间内提高PLA的HDT,NA1/talc(0.9/4.0)成核的PLA在110°C退火40s后HDT便可达116.5°C。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PLA/成核剂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均有所降低,其中PLA/NA1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小,为12.56KJ/m2;PLA/复合成核剂体系的冲击强度降幅最大,NA1/talc(0.9/4.0)成核的PLA,其冲击强度仅为6.47KJ/m2;成核剂和增塑剂协同作用时,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PL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是先变小再变大,而拉伸强度变化规律则相反,其中增塑剂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低,其值分别为8.15KJ/m2和0.98%,拉伸强度达最大值63.8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