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食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利益错配的问题,经研究发现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好处并没有惠及农民,而是由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商所攫取。研究发现,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农产品价格并未相应上涨的原因。本文从农产品价格的视角,利用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从微观层面针对市场上农民的弱势地位进行研究。最后,对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食品类指数进行了价格传导方面的实证检验。在实证研究方面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判别了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批发价格、以及食品类价格之间的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的传导方向。另外,还利用VAR模型与方差分解的方法,依次分别将食品价格、农产品批发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微小波动作为冲击,观察它对另外两者的影响,并且对它们的变化作出贡献度分析,深度剖析相关利益之间变动的方向和幅度。
研究结果表明,食品通胀带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食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农产品价格上涨非常有限。由于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农民在生产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导致了由食品通胀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局面,并且,中间商在涨价期间获得的收益最大,农民的收益非常有限。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利润错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利用价格传导机制做出了实证检验,证明了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在于实证检验时采用季度数据而非月度数据,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有一定的欠缺。今后其他学者在研究相似问题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