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使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伤、自杀风险明显增加,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抑郁症患者数量逐渐上升。尽早发现、及时干预是避免抑郁症状加重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对抑郁症干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疗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状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它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用音乐作为手段治疗病症。但是,国内专业音乐治疗师稀缺、治疗价格不菲,并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清楚自身状态以及自我调控的努力方向,导致治疗效果短期内不明显或者在个体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最终干预效果的评估主要依赖治疗师的主观判断和患者的主观感受,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针对音乐疗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采用神经反馈作为辅助手段。神经反馈可以利用患者的脑电信号以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的反馈形式帮助患者明确自身状态,并为疗效评估提供了脑电信号这一客观衡量指标。现有的通过音乐进行神经反馈干预方法通常以改变音乐参数或切换音乐片段的方式实现反馈,这些方法存在破坏音乐的可听性、忽视音乐的治疗作用等不足。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音乐疗法与神经反馈的结合进行研究,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以听觉神经反馈形式实时给予受试者反馈信号。本文贡献与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针对抑郁调节的音乐反馈方法。为解决缺少音乐治疗师从而无法为受试者选择治疗音乐的问题,本文建立治疗音乐库并构建音乐偏好识别模型,通过脑电信号为受试者推荐治疗音乐。为了提高音乐偏好识别模型的识别效果,提出了基于召回率的特征层加权算法(RBFWS)。为解决音乐治疗过程缺少有效反馈的问题,提出基于引导语的听觉神经反馈,通过计算神经反馈指标及归一化、计算反馈训练参数、设计神经反馈映射规则,将脑电信号转换为引导语反馈给受试者。音乐反馈方法在音乐干预过程中,以引导语作为听觉神经反馈形式实时向受试者提供反馈信号,从而提高音乐治疗效果,进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2)实现基于脑电信号的音乐反馈系统。根据提出的针对抑郁调节的音乐反馈方法,实现基于脑电信号的音乐反馈系统,该系统包括脑电采集与处理、音乐偏好识别、音乐反馈干预和数据存储管理四个模块。脑电采集与处理模块使用便携式三导脑电传感器作为脑电信号的采集设备,实现脑电信号的分段接收、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反馈指标和反馈训练参数计算。在音乐偏好识别模块中,通过音乐偏好实验采集FP1、FP2两个通道的脑电信号。对脑电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后,比较不同特征加权策略与多种分类器结合的实验结果,最终选择逻辑回归构建音乐偏好识别模型,将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嵌入系统中。为了实现音乐反馈干预模块,设计多款反馈引导语。最后,通过数据存储管理模块对受试者的所有数据进行保存。(3)设计针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的音乐反馈实验,验证了音乐反馈方法和反馈系统的有效性。经过4次音乐反馈实验,音乐反馈训练组SDS、SCL-90、PHQ-9量表评分分别下降20.6%、28.9%、52.8%,恢复到正常人水平;反馈指标ABR提高了39.6%。音乐反馈训练组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并且音乐反馈方法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音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