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技新闻的隐喻模型研究——以引力波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引力波被成功探测,全球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天文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其中的隐喻表达俯拾即是。  本文从西方三大主流科技媒体网站中选取了五十篇与引力波相关的英语新闻作为语料,基于隐喻识别程序(MIP)(Pragglejaze Group,2007)对其中的隐喻现象进行甄别。研究发现,科技新闻语料库中隐喻共出现2111次,隐喻密度为每千字20次到60次不等,平均密度为49.91‰,即每千字中约50次隐喻。  本文还搭建了隐喻分析的新框架—隐喻树模型,其中叶隐喻是直接体现在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式,枝隐喻是屈折、派生等语法变形之前的词语原型,根隐喻是思维中的概念隐喻。作者将此模型应用于数据库甄别结果,从繁多隐喻中提炼出一系列高频隐喻树。  结果表明,隐喻遍布我们的生活(Lakoff,1980,p.3),在自然科学中也不例外。众多的隐喻语言并非发散性地随意选用,而是收敛于相对少量的概念隐喻。此外,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科学隐喻的功用,包括重构深奥的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术语、理论迭代发展,并以隐喻树的模式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连贯的语篇。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us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
本文旨在探讨埃德蒙·斯宾塞在《爱情小唱》中对爱情和婚姻的独特认识。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诗多以抒发对女性不满与厌恶为特征,斯宾塞却力求摆脱已有爱情诗传统的束缚,以他
本文以如何培养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开展实证研究,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从而提高成人学习者的英语学
隐喻研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隐喻研究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认知隐喻研究则将其视作一种思维方式。随着其研究的不断发展,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不断扩大。进入90年代末,英国学
女性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文学作品中也不例外。乔伊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具有相当大的自我意识体,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父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