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构成、诊断技术及疾病与影像学特征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经病理证实或随访确诊的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148例的疾病构成、基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部位、大小、数目、边缘特征、内部特征、邻近特征和结节/肿块外表现)。根据病理及随访确诊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良性组)和恶性病变组(恶性组),并根据结节/肿块类型分3部分进行组内比较上述观察指标。第一部分:连续性肺部单个mGGO结节/肿块临床分析;第二部分:连续性肺部单个实性结节/肿块临床分析;第三部分:连续性肺部多个结节/肿块临床分析。结果:148例肺部结节/肿块中良性组39例(26.4%),恶性病变(恶性组)109例(73.6%)。第一部分:19例肺部mGGO中良性病变4例(21.1%),恶性15例(78.9%)。恶性组中CT特征分叶征为86.8%(13/15)、边界清楚86.8%(2/15)和血管集束征80.0%(12/15)明显高于良性组25.0%(1/4)、2/4(50.0%)和0%(0/4)。恶性组GGO百分比≤50%为93.3%(14/15),良性组仅1例(25.5%),p=0.016。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内部特征、结节/肿块外表现及其距壁层胸膜距离在良恶性组中均无差异。11例CT引导PLB均获确诊。第二部分:89例肺部单个实性结节/肿块中良性病变18例(20.2%),恶性71例(79.8%)。良性组发热比例高,恶性组的血CEA阳性39.4%(28/71)高于良性组5.6%(1/18),p=0.006。CT特征中恶性组胸膜凹陷征39.0%(25/71)、纵隔淋巴结肿大28.2%(20/71)明显高于良性组11.1%(2/18)、5.6%(1/18),而空泡征8%(11/71)低于良性组41%(7/18)(p<0.05)。CT引导PLB的阳性率为94.1%(48/51)高于普通气管镜术的43.5%(30/69)。第三部分:40例肺部多个结节/肿块中良性病变17例(42.5%),恶性病变23例(57.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平均年龄(65.5±10.0)岁、≥60岁例数40.0%(16/40)及血CEA阳性39.1%(9/23)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分别为(50.3士11.8)岁、5.0%(2/40)及5.9%(1/17)。恶性组91.3%(21/23)因各种呼吸道症就诊(p=0.015)。最大结节/肿块CT特征中恶性组分叶征占87.0%(20/23)、纵膈淋巴结肿大43.5%(10/23)明显高于良性组的52.9%(9/17)、5.9%(1/17);良性组中最大结节/肿块尖角征58.8%(10/17)则明显高于恶性组17.4%(4/23)。肺部多个结节/肿块的主要诊断技术为CT引导PLB和普通气管镜术,其确诊例数/检查例数分别为94.7%(18/19)、48.2%(13/27)。结论:肺部单个mGGO及实性结节/肿块恶性率较高;肺部多发结节/肿块的良恶性比率相似。血CEA及CT特征对鉴别诊断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有一定提示意义。CT引导PLB是诊断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普通气管镜术对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