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的文化传播研究——以大红陶瓷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自古就意味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和“激情”。中华民族对于“红色”有着特殊的情结,并称之为“中国红”,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它不仅是一种吉祥的表征符号,在更深层次上成为一种影响民俗审美、思维方式、民族价值取向的文化风向标。“中国红”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内化而成的一种优质文化。  文章运用传播学原理,对“中国红”文化的萌芽、发展和传播等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并以“长沙大红陶瓷公司”为实例,综合“中国红”文化和中国瓷器文化,探究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从物理、生理、和心理等三个层次出发,分别分析了红色的光学原理,视觉原理和心理影响,并通过对“红”色表征的追根溯源,来探求“中国红”文化的发展轨迹。其次,文章结合了传播学基本原理,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红”文化的传播规律。同时,文章也研究了“大红陶瓷”的企业发展历程,对企业的“中国红”文化传播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中得发现以下问题:红瓷美誉度不高、价格普适度不够、技术专利缺少有效保护、海外交流尚需加强。在媒介融合的趋势和新媒介图景的语境下,“中国红”文化传播要讲究传播策略,要以“红”色符号促进精神消费、以“红”色文化延伸生产外延、以“红”色表征拓展传播渠道、以“红”色情感增强文化认同。“中国红”文化传播研究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总之,本文以“中国红”文化为着眼点,以“中国红”文化的传播为研究主线,综合企业的产品策略及发展战略,探究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图对某些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信任危机呈现泛化的态势,阶层之间断裂,各群体之间的心理鸿沟日益明显;医患信任心理逐步缺失,成为了医患关系断裂,冲突加剧的重要心理动因。“
近年来,在受众本位思想的影响下,新闻媒体越来越注重受众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民生新闻因其以平民百姓为传播对象、以满足受众多元化信息需求为宗旨的节目定位而受到受众的强烈追捧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政务微信作为电子政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具有政务发布、民生服务和政民互动等重要作用,而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当前我国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