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生态策略研究——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但急剧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城市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城市生态功能主要承担者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首先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其相关特征以及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先进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典型城市在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上所取得的经验。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研究,总结出适应性强的普遍规律,得出具有指导性的结论。  接着本文针对传统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弊端提出了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生态策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对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绿色开放空间的生态规划的案例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先导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发展沿革、先导区两型发展目标等制约性因素,确定了先导区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目标,提出了该目标下先导区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实施框架:首先在宏观上确定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与城市建筑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在中观层面进行了生态空间组织及重点要素建设,最后在微观层面进行生态环境设计。“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先导区生态良好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文章通过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生态策略的研究,并以大河西先导区作为实例验证,就是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策略创造出生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文章所阐述的理论、总结的经验、案例的分析,希望对其他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生态规划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学位
老街区广泛存在于广大的“旧城”中,其中部分被官方认定为优秀历史建筑群,纳入法定保护、修缮的范畴;另一部分则因身份不明,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各自命运也会在各种因素的操弄下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张,超过了城市的承受容量,从而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产业新城区和居住新城区在优化
城市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分工而出现,郊区依托城市的建设而存在。相当长时期,郊区始终作为城市的附属部分而存在。城市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城乡关系变革,从而大城市郊区在城镇化进程中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复兴运动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城市开始关注人文。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与旧工业基地的转型,创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城市发
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破坏日益严重,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的规划模设计式存在许多缺陷,缺乏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量化的规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