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藁本DNA条形码鉴定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是伞形科藁本属(Ligustic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抑菌、散风、祛寒、祛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头痛、寒湿腹痛、风湿肢节痹痛等症,为治疗感冒、头巅顶痛、风湿之要药。由于药材市场对辽藁本野生资源需求旺盛,人们大量采挖,严重破坏其生态环境,使野生资源面临濒危枯竭的境地。而人工种植栽培技术还不完善,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藁本种源鉴定、快速繁殖、种子生物学特性、关键栽培技术和采收时间的研究,为辽藁本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八种DNA候选序列(NrITS、ITS2、accD、rbcL、trnH-psbA、ndhJ、rpoC1和rpoB)对不同产地辽藁本和新疆藁本、藁本混淆品的DNA分子鉴定分析表明,NrITS和ITS2序列在这8种候选序列中能较好地区分辽藁本与新疆藁本及其混淆品,trnH-psbA序列对区别辽藁本与其易混淆品有一定参考价值。2.初步建立了辽藁本快速繁殖体系。选择未成熟种胚作为外植体,在MS+1.0 mg/L NAA+0.5 mg/L 6BA+0.5 mg/L KT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性愈伤和不定芽;不定芽能在B5+0.1mg/L NAA+0.1 mg/L 6BA培养基上稳定地增殖生长,增殖倍数可达10以上;无根苗在B5+0.6mg/LNAA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为92.17%;组培苗敞口炼苗一周后,转入蛭石和营养土混合物(v营养土:V蛭石=1:1)中,成活率可达80.00%以上。3.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5℃、纸上(TP)发芽可作为辽藁本种子标准发芽参考。光照或黑暗对辽藁本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子叶转绿有显著影响。百粒法和千粒法均可以用来进行辽藁本种子重量测定。4.种植密度和氮磷钾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密度处理(A 40 cm×40 cm, B40cm ×30cm、C40cm×25cm)下,A密度和B密度处理下的鲜重、干物质积累量、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普遍高于C密度处理,B密度处理下的产量显著高于A密度和C密度处理。氮磷钾配方施肥对辽藁本根中鲜重、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影响显著。综合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采用氮磷钾低水平施肥效果较佳。5.三年生植株的株高、地上部和根部鲜重、地上部和根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显著高于二年生植株。三年生根部鲜重在盛果期时达到最大值,与枯萎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枯萎期时达到最大值;藁本内酯含量均是在盛果期达到最大值;阿魏酸含量则是三年生植株在盛果期时达到最大值,二年生植株在营养生长期含量最高。
其他文献
利用1980—2014年宁波市气象观测资料和2011—2014年6—8月宁波市中暑病例资料,基于现有中暑气象等级,通过对气象因素和中暑事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分位数法建立了新的中暑气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目的是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达到优质资源多方共享。集团网站是协助职教集团完成使命的现代信息化工具之一。主旨在于利用信息化手段的隔空性快捷性助
作为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用图像、数字、符号、文字、线条等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视化,且以分支的形式展示了绘制者的思维过程。思维
纳米SiO2在各个领域应用较广,但由于有较大的比表面能,极易发生聚集,因此通过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修饰,从而提高其综合性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优点。修饰后的纳米SiO2被应用到
根据灭雷具上高分辨率图像声呐的工作原理和探测过程,从为部队官兵提供模拟训练平台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一种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水稻产量的最终形成。水稻是一个多型性作物,叶片的变异也极其多样。在一般的栽培品种中,水稻叶片通常为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住宅项目绿色施工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加强参建方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3个方面研究制定绿色施工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检测145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在病程各阶段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CD3+、CD3
随着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坚定不移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为响应号召,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改善生产与环境的矛盾,做为对环境有污染
为探讨生态因素对保山烤烟烟叶质量的影响和烤烟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本文首先对2001-2010年连续10年保山市5个主要植烟县区97个乡镇1434个植烟点的生态条件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