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社会的影响,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了互利网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普及了“恶搞”这一概念,使其成为2006年中国互联网第一关键词,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所谓的“恶搞时代”。尽管网络恶搞的种类繁多,但网络恶搞的实质在于其对被恶搞对象注意力资源的再利用。网络恶搞主要借助了网络工具制作完成,并主要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了自身的传播,互联网为恶搞提供了生存、传播的空间。从单个网络恶搞作品的传播方式来看,它类似于传染性病毒的传播方式,可以概括为“无成本自我复制”;受众加之于恶搞对象的注意力资源为网络恶搞的传播提供了动力;在恶搞传播的过程中,把关人的地位受到挑战,恶搞母体的意义被分享和再生产;当恶搞对象的注意力资源最终被消耗殆尽时,恶搞作品也就随之退出受众的视野。从网络恶搞的效果层面上来看,网络恶搞的兴起与泛滥是一场网络消费的盛宴,是一场虚拟面具下的狂欢。网络恶搞有是有非,不能一概而论,但它表现方式和内容观点的极端性使其广受批判。网络恶搞考验了社会的宽容度,我们应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待网络恶搞,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BBC一直走在新技术浪潮的前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BBC就一直在寻求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时至今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
儿童视角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种崭新的叙述形式,它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外文化冲撞下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从文化上说,西方先进儿童观的影响,使儿童第一次有了“看”的权利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者通常把显性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内容,没有注意到缄默知识的存在。尤其是学生的缄默知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ASEP项目的申报与运作,以及对高等职业院校如何真正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提出了个人看法与观点。
我在反复研究青岛老房子书籍和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我自己对家乡老房子的那份情感渗透其中。如果在教学设计前没有想过要告诉学生"了解家乡老房子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并
目的:建立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的中文版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翻译后回译的方式建立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对1910名年龄范围在12-23岁的大中学学生
通过对城市公交路径选择问题的分析,在常用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出出行总距离最短、出行总费用最少、出行总时间最短的最优路径选择模
许多教辅资料中都有这样一个命题“直线l1:A1x+B1y+C1=0(A1和B1不同为0),直线l2:A2x+B2y+C2=0(A2和B2不同为0),
为探索预应力锚索地梁内力计算方法及其荷载传递的规律以便能更好的指导设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预应力锚索地梁内力计算方法以及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