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社会的影响,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了互利网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普及了“恶搞”这一概念,使其成为2006年中国互联网第一关键词,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所谓的“恶搞时代”。尽管网络恶搞的种类繁多,但网络恶搞的实质在于其对被恶搞对象注意力资源的再利用。网络恶搞主要借助了网络工具制作完成,并主要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了自身的传播,互联网为恶搞提供了生存、传播的空间。从单个网络恶搞作品的传播方式来看,它类似于传染性病毒的传播方式,可以概括为“无成本自我复制”;受众加之于恶搞对象的注意力资源为网络恶搞的传播提供了动力;在恶搞传播的过程中,把关人的地位受到挑战,恶搞母体的意义被分享和再生产;当恶搞对象的注意力资源最终被消耗殆尽时,恶搞作品也就随之退出受众的视野。从网络恶搞的效果层面上来看,网络恶搞的兴起与泛滥是一场网络消费的盛宴,是一场虚拟面具下的狂欢。网络恶搞有是有非,不能一概而论,但它表现方式和内容观点的极端性使其广受批判。网络恶搞考验了社会的宽容度,我们应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待网络恶搞,努力做到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