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表现。相对于感性生命受到过分贬斥和压抑的传统文化,当代大众文化的生活原生态性所体现出的生命的解放与狂欢则充分尊重了最多数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能为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尽管如此,由于文化工业的消费性与市场化对深度人文关怀的侵蚀,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体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消解了精英文化本应坚持的人文批判精神。针对当前大众文化的感性沉沦,应该重申文化的审美精神。正因为传统文化有着长远深厚的人文精神渊源,既是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又是当前中国大众和知识分子回避体制文化的共享空间,所以,出于对八十年代现代性激进运动的反思和深厚的民族认同情结,大众文化救赎的希望便很自然地落在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转换之上。在当代文化建构的总体背景下对大众文化作审美前瞻时,除了承认文化的民族认同能促成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现代转换、进而在一定程度救赎大众文化的审美沉沦之外,更应该强调以最具人文自觉意识的精英文化为“阿基米德基点”,从纵向贯通文化的传统与现实,把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在大众文化的更新演进中,发挥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当代意义;从横向上融合文化的三个层面,既要鼓励和发扬大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以突破体制文化审美观念的滞后性与箝制性,又须引导和制约大众文化中泛滥成灾的审美需要,在合理承认感性欲望的基础上实现审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