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居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任务,其合理的网络布局规划以及与综合医院之间良好的协调运作,将对缓解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增强医疗服务的可提供性、患者就医的可及性以及提升医疗机构的运作效率为目标,从医疗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层、患者流控制两个层面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改进的优化研究。论文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运作的特点,提出估算不同人口特征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方法。针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的不合理之处,以最大化满足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各个网点的最优位置和数量、服务内容和规模;结合北京市海淀区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能够降低人均就医费用,提高可治愈患者人数,有利于提升患者就医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的可提供性。最后分析了该模型参数变化对规划结果的影响,有助于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优化方案。其次,论文研究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医院之间的协调运作,提出给予社区首诊患者转诊优先的激励因素来引导患者流的优化分布。建立了患者流优化控制的带堵塞和优先权的随机排队模型,并设计基于“有效服务时间”的单节点分解算法对模型中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和队长进行求解。结论显示,增大转诊病人相对普通病人就诊的优势,将缩短患者的转诊等待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流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初诊。最后,结合北京市海淀区患者实际就诊数据,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医院之间患者流动的Arena仿真模型。仿真结论验证了社区首诊患者转诊优先的激励政策能缩短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改进后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将增加总的治愈人数,提高医疗机构的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