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前置因素及外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立面,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学术研究成果甚少,这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在实践中的表现是不相称的。当利益相关者理论取代股东至上理论,成为企业经营新的指导原则后,虽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组织数量每年呈倍数增长,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的数量却在增加、形式也在突变。大量企业仍然利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在制造短期的成本优势和利润增长,诸如能源企业污染环境、制造企业窃取专利、服务企业误导消费者等现象,在转型期中国企业经营过程中随处可见。因此,明晰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前置因素、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外部性紧迫而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主体部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三章)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前置因素模型。该部分以2006-2010年中国12个城市295家企业的1268个企业观察值为样本,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利用逐步分层回归构建实证研究模型,研究证实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R&D投资可以显著减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市场成本压力与失当行政行为显著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水平上,港澳台企业较国有企业明显,外资企业低于国有企业;相比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在制造业中表现更明显。  第二部分(第四章)从反向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造成的机会成本。该部分以102篇主题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为样本,通过对278项观察值进行元研究、369项观察值进行元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分歧。研究结论表明,在(1)中国转型经济社会背景下,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正相关,但(2)企业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大小存在差异,按相关系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股东、消费者、政府、供应商、员工、公共事业、债权人。  第三部分(第五章)从正向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企业的影响。该部分以蒙牛公司为例,利用单因素市场模型估计股票累积超额收益,探求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溢出效应中传染效应与对比效应的主导性。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会对发讯企业做出惩戒反应;第二,社会责任缺失的溢出效应包括对比效应和传染效应,不同事件的溢出效应主导性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负面事件的对比效应更强;第三,对比效应较传染效应的作用期更长;第四,市场对不同事件、不同社会责任的反应在强度和性质上差异显著。  本文创新点及理论价值在于:研究主体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新问题,其在实践中表现是突出的,但理论界尚未形成有效研究成果;形成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前置因素框架模型、企业社会责任正外部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负外部性结论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积极尝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