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彩超和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ALTPF)术前定位中的价值,进一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探讨在影像学技术指导下个体化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一治疗组自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应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前定位,并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修复的2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这些患者按照术前对皮瓣穿支血管定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分为彩超组(n=13)和CTA组(n=15)。分析这两组患者经术前定位与术中发现该穿支血管符合数目、皮瓣制备时间、术后皮瓣相关并发症、供区并发症等数据指标。结果两组28例患者中有1例皮瓣完全坏死,总的存活率为96.43%。彩超组有9例根据术前定位术中发现皮瓣该穿支血管,术前定位符合率为69.23%:4例根据术前彩超定位点术中并未探查到穿支血管而更改手术供区或手术方式:其中2例改用对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改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1例改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彩超组修复舌缺损8例,修复口底缺损2例,修复口颊缺损3例;其中制作单瓣8例,折叠瓣1例,一蒂双瓣2例。CTA组15例根据术前定位术中均发现该穿支血管,术前定位符合率为100.00%。CTA组修复舌缺损8例、口底缺损2例、口颊缺损2例、腭部缺损1例、面部洞穿性缺损1例、下咽部缺损1例;其中制作单瓣8例,一蒂双瓣6例,一蒂三瓣1例。穿支血管符合率CTA组明显高于彩超组(15/15比9/13,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瓣制备时间(59.85±12.38min比50.27±9.33min,P=0.367)、术后皮瓣相关并发症(5/13比4/15,P=0.689)、供区并发症(0/13比1/15,P=1.000)两组间数据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彩超和CTA三维重建可用于ALTPF穿支血管术前定位设计;(2)CTA三维重建人为因素干扰小,视觉更加直观,是彩超在穿支血管定位上的一种优化方法;(3)CTA三维重建可显示三维动态解剖,可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精确的设计、定位,指导手术操作,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前设计方法。(4)影像学指导下制作的不同类型ALTPF,可以满足头颈部不同亚区缺损的个体化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