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多糖、脂滴和钙离子的分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花药发育复杂,发生了许多独特的生物学事件,如胼胝质壁的形成与降解、花粉壁的形成、小孢子的不均等分裂等,都是植物生殖生物学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花药发育中营养物质从“源”到”库”的分配过程还不完全清楚。应用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采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定位细胞器内多糖、脂滴、钙离子,从营养物质的分布角度试探讨番茄花药发育特征。实验结果如下:   1.番茄花药发育中的多糖、脂滴的分布特征   小孢子母细胞时期以及四分体早期多糖和脂滴的积累特征:小孢子母细胞先出现一些多糖,可能与其合成胼胝质壁有关。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小孢子中出现一些被染成黑色的脂类物质,分布在四分体小孢子的表面,可能和小孢子形成花粉外壁有关。同时,药隔细胞和药壁细胞的多糖物质呈现减少的趋势,暗示体内他处转运到花药中的糖类物质通过药隔和药壁细胞转运到药室腔的迹象。   花粉中营养物质的积累高峰期出现在二胞时期。在小孢子晚期,药壁以及药隔细胞中的多糖减少,绒毡层细胞退化,其细胞质转化为许多脂滴,但小孢子中并没有积累脂滴。形成二胞花粉后,绒毡层细胞基本降解,消失,同时二胞花粉中出现脂滴,暗示绒毡层细胞先将多糖物质转化为脂滴,再被花粉粒吸收。开花时,成熟花药的药室壁表皮细胞中积累了较多淀粉粒和脂滴的现象,可能是花粉中的营养物质需求减少而储存在药壁表皮细胞中。   根据二胞花粉中先出现脂滴、后出现淀粉多糖的现象推断,番茄二胞花粉吸收脂类营养物质后,又将部分脂类物质转化为糖类物质。这是番茄花粉进行营养物质代谢的特征,是番茄花粉发育的一个特征。这种花粉发育的营养物质代谢规律可能具有种属特异性。   2.番茄花药发育中的钙离子分布特征   番茄花药发育早期,造孢细胞的细胞质以及细胞壁中出现少量钙颗粒沉淀。这些钙颗粒储存在吞噬泡中。可能为四分体时期钙的大量涌现做胞内的储备。四分体小孢子胼胝质壁中钙颗粒沉淀密布,推测钙离子参与了胼胝质壁的降解。在花粉外壁形成过程中,大量钙沉淀颗粒也出现在原外壁形成的部位。在以后外壁形成过程中,也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暗示钙离子参与了花粉外壁的构建活动。然而,在孢粉素转变为花粉外壁过程中,钙离子所起的作用还不清楚。   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小孢子中有一个形成小液泡并融合成一个大液泡的特殊事件。在小液泡发生时,通常伴随着钙沉淀颗粒的出现。小液泡融合为大液泡后,钙颗粒消失,可能溶解在大液泡的溶液中。二胞花粉形成后,大液泡分解,钙颗粒又重新出现在花粉细胞质中,暗示钙离子可能以渗透调节的方式参与大液泡的形成。二胞花粉中的钙沉淀颗粒主要集中在萌发孔附近、花粉内壁附近、以及淀粉粒附近。
其他文献
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acidreceptorα,RARα)是核受体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主要调控涉及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粒细胞生成和生物钟基因,如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elllympho
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Hemsl)为国内外著名的优质糖科植物,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既是极好的糖源,又是良好的营养来源。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A,RA)为甜叶菊的
在临床医学上,生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疾病的依据。然而生物样品基质复杂,重金属离子含量低,对检测仪器和方法有较高要求。对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将基质与重
非金属掺杂对纳米材料的光、电及热等性质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酚醛树脂(PFR)进行元素掺杂是有效调控其材料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对PFR增韧和耐热的元素掺杂研究已被广泛关注,然而对其进行非金属元素掺杂改善荧学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如在PFR中掺杂氮元素后,其量子产率以及光电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本论文以PFR为基质,分别对其进行氯元素与硫元素的掺杂,制备含氯和含硫的PFR纳米粒子,并通过扫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