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转Bt基因水稻汕优63/Bt为材料,汕优63为对照,较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对钻茎螟虫的抗性表达及螟虫对两种不同水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旨在为转Bt基因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龄期的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幼虫对转Bt基因水稻汕优63/Bt和对照汕优63离体茎杆侵入率均接近,没有取食选择性差异。 室内产卵试验表明,二化螟和大螟在两种水稻上不存在产卵行为的选择差异。 转Bt基因水稻汕优63/Bt对水稻螟虫幼虫抗性室内测定表明,转Bt基因水稻汕优63/Bt对三化螟和二化螟幼虫具有很好的抗性。转Bt基因水稻汕优63/Bt离体茎杆对大螟一、二龄幼虫具较好的抗性,对三、四龄幼虫则抗性较差。 采用三化螟蚁螟对汕优63/Bt和汕优63种子进行快速鉴定效果较理想,处理与对照间死亡率差异显著。24小时其校正死亡率达36.74%以上,48小时后其校正死亡达62.80%。种子幼芽长度不同时对蚁螟死亡率影响不显著。采用大螟幼虫对汕优63/Bt和汕优63种子进行快速鉴定效果不理想,处理与对照间死亡率差异不明显。 2002年至2004年田间白穗调查结果表明汕优63/Bt水稻抗虫性良好。通过调查汕优63/Bt水稻和汕优63水稻上各种钻茎螟虫的数量得知,汕优63/Bt水稻田间白穗主要由大螟造成,汕优63水稻田间白穗主要由二化螟危害造成。两种水稻上三种螟虫数量对比说明,大螟对转Bt基因水稻耐受性明显比二化螟和三化螟强,这与前面的离体茎杆测验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