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的生物炭对水稻土产甲烷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农田作为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备受关注。生物炭是一种多孔且富碳的固体材料,具有性质稳定、环境友好等特性,并且中国存在大量的农作物残茬和林业废弃物,为生物炭的制备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原材料,向环境中添加生物炭是一种既能合理处置农林废弃物又可能有效减少甲烷排放的技术。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生物炭的施用影响了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等,但是关于不同来源生物炭如何影响水稻土中的甲烷排放、铁还原过程、短链脂肪酸的积累,以及关键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利用水稻秸秆、橙皮和竹屑分别制备了3种不同来源的生物炭,表征了生物炭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态。将3种生物炭添加到水稻土中进行90天的厌氧培养并探究了添加不同生物炭对水稻土的p H、Fe(II)、Fe(III)和6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等生物化学指标,以及对CH4、H2和CO2浓度的影响。此外,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培养过程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多样性变化和演替情况,并通过分析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及其与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揭示了参与产甲烷、铁还原和短链脂肪酸积累的关键微生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同热解条件制备的三种不同来源生物炭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和官能团含量有所差异。(2)经过90天的培养,添加水稻秸秆(RB)、橙皮(OB)和竹屑(BB)生物炭分别抑制了20.9%、17.3%和15.9%的CH4积累量;增加了49.8%、25.7%和5.6%的Fe(II)积累浓度,即促进了水稻土的铁还原过程;并且在8个采样天数平均减少了9.3%、12.7%和21.2%的短链脂肪酸积累。(3)三种生物炭添加均加剧了细菌群落α多样性的减少,而缓和了古菌群落α多样性的减少。细菌群落和古菌群落在培养期间均发生了明显演替,但生物炭对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并不显著。(4)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和地杆菌属是Fe(III)还原的主要参与者,添加三种生物炭分别最多增加了15.1%、28.4%和17.4%的Fe(III)还原细菌的相对丰度,因而促进了铁还原过程。梭菌属、互营菌属、互营杆菌属、地杆菌属和产甲烷菌参与了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和消耗,并且生物炭对短链脂肪酸积累的抑制可能是因为生物炭促进Fe(III)还原过程的同时加速了短链脂肪酸的消耗。(5)甲烷鬃菌属、甲烷胞菌属、甲烷杆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主要的产甲烷菌属,三种生物炭对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对CH4排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生物炭增加了厌氧甲烷氧化菌的相对丰度,尤其是Candidatus_Methanoperedens。本研究有利于全面地理解生物炭添加对水稻土中生物化学反应的影响,同时对细菌和古菌群落演替以及微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有全面的评估,为生物炭调控稻田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其他文献
圆柱壳在内部爆炸(外爆)或外部爆炸(内爆)载荷下的结构和力学响应研究对武器设计、材料合成、安全防护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实验中的极端条件和超快的响应过程,当前难以深入认识冲击响应的过程和规律。本文通过圆柱形势能面的引入,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并结合嵌入原子方法(EAM)势研究了圆柱形单晶铜在柱面冲击下的响应行为。获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圆柱形样品进行内爆加载,我们详细讨论了冲击波的传
近年来,塑料和碳纳米管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日化、医疗、生物、传感器、催化降解等各个领域。不恰当的处理处置导致它们进入水环境中,成为新兴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和碳纳米管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已得到大量论证,但尚无研究探讨过微/纳米塑料和碳纳米管联合暴露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基于可能存在的一般生物毒性,本研究选择了应用较广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Nano-PS)和多壁碳纳米管(M
近些年来,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使得其在环境中尤其在水环境中的浓度不断升高。这些抗生素会对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害。但是,传统的水处理技术达不到高性能去除。因此,寻求一种高效、低成本低和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一大关注焦点。光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在环境净化中得到了普遍而广泛的应用。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可控的化学结构以及明确的孔隙率等优势受到了研
中锰钢是一种在汽车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第三代高强钢,其具有超过1GPa的抗拉强度以及超过30%的均匀延伸率,将中锰钢应用于汽车白车身可大幅度减轻汽车的重量同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然而,中锰钢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存在着Portevin-Le Chatelier(PLC)塑性失稳效应和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效应。PLC塑性失稳效应导
随着半导体的迅猛发展,如何提升微处理器运行速度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研究方向。直接内存访问DMA(Direct Memory Access)便是一种主流的解决方案。它具有独立访问主系统内存的优势,在CPU执行其它工作时,DMA可以进行存储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搬移,极大的减轻了CPU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DMA对于微处理器的重要作用使得DMA的功能验证显得尤为重要。验证方法学UVM(U
氯苯酚具有急性毒性、耐生物降解性和强生物累积性,研究表明其对人类的健康有严重危害。所以,人们十分关注氯苯酚类污染物的处理,亟需开发用于安全处理氯苯酚类污染物的技术。催化加氢脱氯法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环境中含氯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因为它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产物可回收利用且能够用于处理多种含氯有机污染物。然而,由于催化剂的低催化活性及稳定性,以及使用氢气作为氢源的潜在安全性问题,阻碍了催化加氢脱氯技
在人们长时间居住的建筑物内,室内环境质量对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通常认为室内环境质量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为: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以往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单一环境因素对人体环境感知的影响,但人体感知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未有研究探讨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的交互作用,且光照对热生理反应的影响会引起主观感知的变化,现有的研究很少结合生理参数来分析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有
由于应力集中的影响,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微缺陷更容易引起疲劳裂纹的萌生,进而最终导致疲劳断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研究学者针对微缺陷对传统金属材料疲劳失效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领域中涌现出一批新型的材料改性技术和制备技术,如表面纳米化处理和增材制造技术。然而,对于这类新兴技术所加工或制造出的材料,关于微缺陷对其疲劳失效机理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由于
图像分割是机器视觉中至关重要的处理过程。图像分割算法通常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类。其中,有监督的分割算法需要利用标记样本进行训练学习,而无监督的分割算法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模糊聚类算法(FCM)是经典的无监督分割算法,但该算法易受图像噪声和异常值的影响。因此,现有的FCM改进算法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来增强FCM算法抵抗图像噪声和异常值的能力,尽管部分改进算法能达到理想的分割效果,但是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边缘效应,一维材料(1D)表现出许多与二维材料(2D)不同的性质。近年来,由一维材料和二维材料组成的混维异质结以其优异的电学和物理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们不仅表现出二维纳米片的性质,还拥有一维材料的性质。然而,以往对2D/1D异质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垂直异质结上,对于2D/1D横向异质结的报道目前仍然很少。2D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具有独特的依赖于层数的电学和光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