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对日常所需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能吃得饱,而且还要求能吃得好、吃得放心。近年来,针对我国频繁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政府通过出台法律、政策和采取相关措施,努力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市场秩序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较而言,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却相当严峻;三无产品在农村市场普遍存在,散装食品卫生状况堪忧。农村小卖部柜台上随处可见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厂址的汽水、饼干、糖果等小食品。农村食品安全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分布地区广,其食品流通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在性,而且,农村的食品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因为,首先,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其次,它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和新农村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三年多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屡屡出现,尤其让社会公众感到在纷繁复杂的食品事件发生时,《食品安全法》的制约作用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农民往往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调整约束食品的法律规定并不清楚,在农村的食品小店,食品监管非常薄弱。所以我试图以安徽省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为例,通过对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指出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自己对完善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能有助于农村食品安全的保障。首先,通过对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农村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农村食品市场不规范,农村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差,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知识少。另外,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指出完善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可以借鉴的方面。最后,总结出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比如,完善农村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健全农村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溯源管理制度,完善严格责任原则,加强农村消费者权利意识和完善农村食品行业协会制度,立法中明确乡镇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健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农村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警示制度,建立与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