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油田具有孔吼半径小、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的特点。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井普遍存在注水压力高的问题。本文分别针对临盘储层基质物性差和残余油滴的堵塞,进行了酸化体系和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的研究,从而达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目的。
针对商三区岩心,通过溶蚀率评价和流动实验研制合适的酸液体系。溶蚀率结果表明,6%HCl在90℃下与岩粉反应4h后可完全溶解方解石矿物,土酸的溶蚀率为30.6%,多氢酸体系的溶蚀率为18%,有机酸的溶蚀率仅为5%。动态驱替实验表明,在7PV足量的前置酸(6%HCl)预处理后,多氢酸和土酸的酸化分别使渗透率提高50倍和20倍,由于岩石中长石含量较高,土酸比多氢酸更容易与其发生二次反应从而降低酸化效果。当前置酸(6%HCl)注入不足量时,土酸酸化效果明显变差。通过岩心薄片鉴定证明了方解石等钙质胶结物填充于孔隙中,SEM图像证实了前置酸不足量下的土酸酸化产生的二次沉淀物。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前置酸用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避免HF和方解石矿物反应产生二次沉淀。
针对临盘含蜡原油,研制出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非离子型活性剂CDEA和两性表面活性剂CBET以1:1~2:1的比例进行复配后,总浓度在0.005%-0.2%范围内可以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以下,且经过36h、72h静态吸附后仍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能。接触角实验表明,经过活性剂处理的岩心薄片由水湿性向弱水湿方向转变,润湿性的改变可以减少贾敏效应导致的流动阻力。
岩心驱替实验分别模拟水中含油和水驱残余油对岩心的堵塞,发现低浓度的复配活性剂体系可以有效地解除油堵。实验结果表明,0.05%活性剂注入后的压力比注含油水的降低18%,比水驱残余油后的压力降低35.6%。和临盘弱碱性水驱的对比实验表明,0.5%复合活性剂注入1.5PV后,可以进一步降低注水压力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