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Gr基因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激素乙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对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乙烯对于果实的成熟、衰老作用十分重要,被称为成熟激素。植物的乙烯反应是通过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的。本论文以番茄成熟突变体Green-ripe(Gr)为研究材料,探讨Gr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模式,进一步完善番茄的乙烯信号转导理论。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Gr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通过RT-PCR方法从绿熟期番茄果实中克隆Gr基因,PCR产物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在大肠杆菌BL21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并采用0.1mM/L的:IPTG诱导3小时表达外源蛋白。 (2)Gr蛋白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应用Ni-NTA亲和层纯化回收Gr蛋白,当洗脱液中咪唑浓度达到40mM/L时,能够很好的洗脱外源蛋白,表达蛋白纯度可以达到96%。采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兔子制备抗G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大于10000,经过DEAE-52离子交换柱纯化抗体,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抗G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免疫特异性。 (3)Gr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及细胞定位研究:研究Gr基因在番茄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并研究外源乙烯处理对Gr基因表达的影响。在RNA水平上,采用RT-PCR的方法,证明Gr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种子、花及绿熟期番茄果实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部分。而外源乙烯能够明显引起花和绿熟期番茄果实中Gr基因的表达,说明这种乙烯诱导的Gr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同样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蛋白水平上,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利用制备的G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检测Gr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表明G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与在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 (4)酵母双杂交法研究Gr蛋白与乙烯受体蛋白之间的作用模式:通过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将Gr基因与乙烯受体基因片段分别构建双杂交载体pGAD-T7及pGBK-T7上,同时转化酵母菌AH109。采用滤纸显色反应并检测β-galactosidase酶活,研究结果表明,Gr蛋白与番茄乙烯受体蛋白在酵母菌AH109中都能够稳定的表达,并且Gr蛋白与番茄乙烯受体家族的5个蛋白之间都能够发生直接的结合作用,结合能力基本相似。 (5)酵母双杂交法研究番茄乙烯受体与CTR蛋白之间的作用模式:通过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将番茄乙烯受体基因片段与番茄LeCTRl和LeCTR4基因片段分别构建双杂交载体pGAD—T7及pGBK-T7上,同时转化酵母菌AH109。采用滤纸显色反应并检测β-galactosidase酶活,研究结果表明,番茄乙烯受体蛋白与CTR蛋白之间都能发生直接的结合作用,但是结合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受体蛋白的反应调节区对于这种结合作用并不是必须的。
其他文献
流体绕流柱体产生的旋涡脱落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蕴涵着十分复杂的物理机理。流体绕流弹性支撑柱体时,交替脱落的旋涡会使柱体承受周期性脉动压力,从而导致柱体产生振动,柱体振动又会影响柱体尾流旋涡形成与脱落模态,这种流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流致振动(Flow-induced motion,FIM)。在工程领域中,流致振动会使结构持续振动而出现疲劳破坏,严重影响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研究和揭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是以燃气轮机透平排气作为热源,将燃料通过蒸汽转化反应产生新的合成燃料,合成燃料再进入燃烧室燃烧。通过燃料转化过程回收排气中余热,提高循环效率并大幅减少NOx的排放量。循环实现的关键是燃气轮机运行工况下燃料转化反应进行深度和对不同燃料的适应性。燃料转化深度决定了对余热回收效率的高低,燃料适应性决定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燃气轮机可否采用化学回热方式进行余热回收。本文主要研究燃气轮机运行条
在三次采油过程中,需要用静态混合器将聚丙烯酰胺溶液(PAM)和水混合后注入井下。为了提高聚合物的驱油效果,工业上要求聚丙烯酰胺溶液通过静态混合器后,其粘度降解率应小于2%
地源热泵系统已在东欧和北美等国家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仍是经验性的,即使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地质、气候、系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能源转换技术,是利用产电菌作为阳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反应器尺度来说,微
国内外自分析设计标准实施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尝试更好地利用有限元法实现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然而直到今日,在这一领域仍存在具有广泛争议的问题,比如如何从有限元计算所得总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为满足其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约占我国总能源消耗的30%。当前,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呼声日益迫切。随着国内天然气的普及利用,建筑负荷中心就近布置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楼宇级联供系统),由于其节能、经济、清洁等优越性能已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然而受众多内外因素的制约,楼宇级联供系统优化设计的变量庞大、模型复杂,
传统能源储量有限,但是消耗巨大,这要求使用能源应“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探索新的节能方法。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具有很大的优点,但也存在热流密度低、间断性的缺点,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