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癌症患者恶病质情况并分析癌症恶病质对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系统癌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恶病质患病率调查,并对恶病质患者及非恶病质患者的短期临床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5118例患者入选,男性3665例,女性1453例,男女比例2.52:1;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60±11)岁。消化系统癌症恶病质总体患病率为15.7%(803/5118),胰腺癌最高为34.0%(89/173),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7.1%(539/803)Vs.83.5%(3605/4315),两组间比较,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恶病质组相比,恶病质组住院天数延长[(18.8±7.4)vs.(15.0±6.0)d,P=0.000],术后排气时间延长[(3.4±0.9)d vs.(3.2±0.8)d,P=0.013],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延长[(4.4±1.5)d vs.(3.9±1.1)d,P=0.00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31.4%(181/576)vs.26.3%(968/3679),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围手术期输血率分别为8.9%(51/576)Vs.5.8%(212/3679),输血患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700(600-800)]ml比[600(300-800)]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病质组(576例)术后137例转入ICU,平均ICU天数[4.2(2.0-6.0)]d,非恶病质组(3679例)术后741例转入ICU,平均ICU天数[3.8(2.0-4.0)]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病质组再手术率、呼吸机支持率、死亡率均高于非恶病质组,分别为7.5%(43/576)vs.5.0%(184/3679)、3.1%(18/576)Vs.1.5%(57/3679)、2.4%(14/576)vs.1.1%(40/3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往往存在恶病质,特别是胰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恶病质可能与消化系统癌症患者不利临床结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