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与单纯药物治疗(medicaltherapy,MT)这两种治疗方式对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inctotalocclusion,CTO)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如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并筛选出比较PCI与MT治疗CTO病变预后的文献。采用StataSE12.0软件,对纳入文献PCI组与MT组的全因死亡事件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分别进行综合定量合成分析。
结果:通过文献纳入与排除,我们总共筛选出10篇文献,共纳入研究对象7193例,其中PCI组3524例,MT组3669例。与MT组比较,PCI组的全因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0.43,95%CI,0.36-0.50,P<0.001);但在主要心血管死亡事件上,与MT组比较,PCI组发生率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我们分别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与MT组比较,PCI组的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0.47,95%CI,0.38-0.57,P<0.001);与MT组比较,PCI组的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0.59,95%CI,0.39-.88,P=0.009);与MT组比较,PCI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52,95%CI,1.09-2.08,P=0.013)。
结论:相对于MT治疗,PCI治疗可降低CTO病变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以及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如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并筛选出比较PCI与MT治疗CTO病变预后的文献。采用StataSE12.0软件,对纳入文献PCI组与MT组的全因死亡事件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分别进行综合定量合成分析。
结果:通过文献纳入与排除,我们总共筛选出10篇文献,共纳入研究对象7193例,其中PCI组3524例,MT组3669例。与MT组比较,PCI组的全因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0.43,95%CI,0.36-0.50,P<0.001);但在主要心血管死亡事件上,与MT组比较,PCI组发生率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我们分别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与MT组比较,PCI组的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0.47,95%CI,0.38-0.57,P<0.001);与MT组比较,PCI组的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0.59,95%CI,0.39-.88,P=0.009);与MT组比较,PCI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52,95%CI,1.09-2.08,P=0.013)。
结论:相对于MT治疗,PCI治疗可降低CTO病变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以及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