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加上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不少企业频频陷入财务困境。财务困境对企业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产生巨大影响,大量的企业危机还是宏观金融危机的重要微观基础。与其他财务问题相比较,财务困境问题不仅是一个微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财务困境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且这种影响对于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公司一旦陷入财务困境,往往会给股东、债权人、员工、国家等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对财务困境进行预测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建立我国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在公司面临财务风险的时候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对各利益相关者主体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从规范理论方面看,目前能够解释财务危机原因且具说服力的规范性理论很少,并且这些理论对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及其过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使得关于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各种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依据。事实上,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直至破产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失败都是由财务状况异常到逐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失败或破产。因此,企业的财务失败具有一定的先兆,是可以预测的。从实证理论方面看,在财务预警理论的研究文献中,我们看到研究者采用了包括一元判别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方法在内的一系列创新的方法,对财务困境的预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者纳入预警模型的指标包括传统财务指标和一系列的非财务指标,但有一个重要的综合性财务指标一直受到忽视——可持续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思想,是指企业的实际增长必须和自身资源相协调。企业增长过快,会引发企业资源的紧张,进而招致企业的财务危机或破产;增长过慢,又可能抑制而使企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进而丧失增长能力直至被他人兼并,这同样会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也就是说,可持续增长率是由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政策所决定的企业增长率,它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实力。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实质是研究企业增长的合理速度以及企业增长原动力问题。按照这种理论分析,可持续增长模型必然包含着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的信息。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出可持续增长率在财务困境预警系统中的信息含量,即它在财务困境的预测中有无贡献。本文结合财务困境预警和财务可持续增长的相关理论,在对我国公司财务困境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到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数学模型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可持续增长模型,对我国公司财务预警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其各章内如简要说明如下:第一部分导论本章论述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的背景、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财务困境理论和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机理分析本章主要就财务困境与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联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财务困境的界定、财务困境预警的理论基础、预警方法以及可持续增长率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可持续增长率与财务困境的相互联系与机理。从规范分析中发现,可持续增长至少通过三个途径(企业价值,财务资源,组织管理)与财务困境联系了起来,不合理的增长会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提高。第三部分研究设计本章首先提出了研究假设,其次说明了实证检验的方法与程序以及本研究的变量定义与样本选取。具体内容为:选取2007年至2008年被首次ST(*ST)的公司作为陷入财务困境公司的样本,其中2007年的50家ST(*ST)公司作为建模样本,2008年18家ST(*ST)公司作为模型预测效果检验样本。这两年的ST(*ST)公司都遵循了相同的筛选标准,即都是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特殊处理(即被ST或*ST)的A股上市公司;都是当年被首次ST(*ST)的公司;都剔除了因其他原因ST(*ST)的公司;都剔除了数据不全或数据不合理的公司。和其他研究选择1:1选取正常公司的做法不同,本文扩大了非ST(*ST)公司的样本,按照1:2.5的比例进行非ST(*ST)公司的选样。非ST(*ST)公司样本同样来自2007年和2008年,样本数分别为125个和45个。选取非ST(*ST)公司样本的标准是:和ST(*ST)在公司成立时间和规模等方面一致。本文选取财务变量的原则是:经统计,选取以前研究中被证明具有高敏感度的财务变量和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变量,涵盖了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指标几个领域和综合性财务指标可持续增长率共7个指标作为回归的自变量。以1代表ST(*ST)公司。以0代表非ST(*ST)公司作为因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回归模型选择了使用频率最高的Logistic二值响应模型,即:其中pi是在条件X ij下事件发生的概率,1 ? pi代表事件不发生的概率,α是截距,βij是待估的参数。第四部分实证检验和分析本章为实证主体部分。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分两步进行了回归分析。首先以可持续增长率为自变量进行了单变量回归,单变量回归的目的是检验可持续增长率在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中的信息含量。在此基础上,加入第三部分选择的其他财务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最后得出了多变量回归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预测效果的检验。具体方法为:通过统计性描述,发现可持续增长率变量的均值在ST(*ST)公司和非ST(*ST)公司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连续三年的考察中,ST(*ST)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均值显著地低于非ST(*ST)公司的均值。这说明可持续增长率对财务困境有很强的预测能力。随着ST(*ST)年份的到来,这种差异越来越大。反映了越是靠近ST(*ST)年份,变量预测能力越高。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随后的多变量回归中,只选择了ST(*ST)前一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回归过程设定为SPSS15回归软件自动进行变量的筛选,结果有三个变量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它们是可持续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多变量回归的结果进一步说明: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可持续增长率确实具有很高的风险预测能力。而且在随后的检验中,回归模型的判断正确率高达93.33%。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章结合全文研究内容对研究结论做出总结与解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并指出本文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经过五章的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了如下的结论:(1)财务困境的形成是一个积累与渐进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庞杂多样的征兆信号。因此,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不仅要致力于预测识别模型的开发,还应结合财务困境的成因,检验具有良好日常监测能力的重点指标。两者结合将更有利于完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2)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在财务困境的预测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有用性。利用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和财务报表中的其他财务信息,能够较为有效地对财务困境进行监测和识别。(3)在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中加入可持续增长率指标是有效的。在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构建过程中,本文用可持续增长率指标不仅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还在多元分析中显示出了很强的预测能力。因此,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在财务困境的预测上有较高的信息含量。(4)我国的ST(*ST)制度在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健康程度方面是有效的。尽管该制度更多侧重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考察,但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单变量检验和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ST(*ST)公司和非ST(*ST)公司的资产营运效率、偿债能力以及可持续增长率确实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距离ST(*ST)年份越近,这种差异越明显。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首先,系统地论述了可持续增长率与财务困境的理论联系。通过规范分析,将可持续增长率引入财务预警系统,有助于优化现有的财务预警系统。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Logistic二值响应模型,收集我国上市公司A股的数据,对可持续增长率在财务预警中的分辨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多元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效果检验。最后,研究结果证明,可持续增长率在财务困境预测中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其预测效果显著优于大部分的传统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