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黑色素纳米颗粒在分子影像引导下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GPR97-MNP-PJ34(GMP)在横纹肌溶解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目的:通过构建基于黑色素的纳米探针GPR97-MNP-PJ34(GMP),从体内外探究其在急性肾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并通过光声成像,实现治疗过程的可视化,旨为提高急性肾损伤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1.探针制备:首先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NP)通过π–π相互作用负载PJ34,形成MNP-PJ34(MP),进一步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偶联Anti-GRP97,成功制备GPR97-MNP-PJ34(GMP)纳米探针,并对所制备的纳米探针进行系统表征。2.体外实验:通过CCK-8法检测纳米药物的细胞毒性。通过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纳米药物被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的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确定Co Cl2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的浓度及时间。通过DCFH-DA探针检测不同处理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ROS含量。通过JC-1探针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治疗前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下Co Cl2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3.体内实验:构建横纹肌溶解诱导的AKI小鼠模型,系统评估GMP在肾脏的代谢情况,体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通过Western Blot研究GMP抗氧化及抗凋亡的机制。结果:1.成功合成GMP,透射电镜观察其粒径约20 nm,水合粒径约40 nm。此外,紫外吸收及电位进一步提示MNP成功负载PJ34,并对其进行了靶向修饰。2.体外实验表明GMP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较强的清除多种毒性ROS、抗凋亡和抗炎的能力。3.体内实验表明通过光声成像能实时监测小鼠AKI模型中GMP在双肾的累积及代谢情况。GMP纳米颗粒可以有效降低横纹肌溶解诱导的AKI小鼠的氧化应激、凋亡和炎症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提示,GMP通过抑制PARP-1降低了促凋亡蛋白AIF的表达;GMP的抗氧化能力主要通过激活Keap-1/Nrf2/HO-1通路实现。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负载PJ34并与Anti-GRR97偶联的黑色素纳米颗粒靶向纳米给药平台,实现了在横纹肌溶解诱导的AKI小鼠中光声自我监测和三重协同治疗(抗氧化、抗凋亡、抗炎)。因此,利用黑色素纳米颗粒作为纳米载体,在PA成像指导下实现靶向递送和疗效监测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横纹肌溶解性AKI的方法。第二部分HA-MNP-DXM(HMD)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目的:通过构建黑色素纳米探针HA-MNP-DXM(HMD),从体内外探究其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并通过荧光成像,实现治疗过程的可视化,旨为提高急性肾损伤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1.探针制备:首先通过NH2-PEG-COOH改性后的黑色素纳米颗粒可以通过DCC/DMAP反应与地塞米松(DXM)的-OH结合,形成MNP-DXM(MD),之后在其表面包覆一层透明质酸(HA)来增加靶向性,成功制备了HA-MNP-DXM(HMD)纳米探针,并对所制备的纳米探针进行系统表征。2.体外实验:通过CCK-8法检测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通过荧光染色实验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纳米探针被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的情况。通过DCFH-DA探针检测不同处理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ROS含量。通过JC-1探针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治疗前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下Co Cl2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3.体内实验:构建缺血再灌注AKI小鼠模型,系统评估HMD在肾脏的代谢情况,体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通过Western Blot研究HMD的抗氧化机制。结果:1.成功构建HMD纳米探针,透射电镜观察其粒径约40 nm,水合粒径约60 nm。此外,紫外吸收及电位进一步提示MNP成功负载DXM,并用HA对其进行了靶向修饰。2.体外实验表明HMD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较强的清除多种毒性ROS、抗凋亡和抗炎的能力。3.体内实验表明通过荧光成像实时监测小鼠AKI模型中HMD在双肾的累积及代谢情况。HMD纳米颗粒可以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AKI小鼠的氧化应激、凋亡和炎症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MD的抗氧化能力主要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实现。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负载地塞米松(DXM)并靶向修饰透明质酸(HA)的黑色素纳米颗粒靶向纳米给药平台(HMD),实现了在缺血再灌注AKI小鼠中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炎协同治疗。通过标记近红外二区荧光小分子H2,可以实现AKI治疗过程的可视化。因此,利用黑色素纳米颗粒作为纳米载体,在荧光成像指导下实现靶向递送和疗效监测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AKI的方法综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我们证实:1.黑色素是人体内源性物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作为高效载药平台,有利于临床转化。2.利用黑色素特有的光声成像特性及其偶联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小分子H2的能力,可以指导肾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实现治疗效果的监测。3.黑色素纳米药物在横纹肌溶解性AKI及缺血再灌注AKI中均可以有效降低其氧化应激损伤,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在降低氧化应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金刚石具有禁带宽度大,载流子迁移率高,热导率极高等优异的电学性能,使其成为制备下一代高功率、高频、高温及低功率损耗电子器件最有潜力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然而目前限制金刚石在器件领域应用的障碍是缺乏大尺寸高质量金刚石衬底,以及基于大尺寸衬底研制高性能金刚石器件的技术尚不成熟。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PC
传统儒学发展到了明清之际,涌现出了一股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学术高潮——明清实学思潮。顾炎武(1613-1682)作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杰出代表,至今仍是广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与黄宗羲、王夫之共同被尊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但在以往的明清之际儒学研究中,其热点较长时期是集中于“三大儒”中的黄宗羲和王夫之,相比之下,顾炎武则较受冷落。顾炎武所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清易代的动荡期。政治上,“党争”
学位
目的:由于局部微环境中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过表达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DM)通过干扰骨稳态显著损害骨缺损修复再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及个体血糖控制不良,大量糖尿病患者遭受骨愈合不良的困扰。然而,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方法受到血管化欠佳、病理微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问题的限制。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来源外泌体(SCAP-Exo
在过去几十年间,得益于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资料同化技术的进步、观测资料尤其是卫星资料的增加以及集合预报的发展,热带气旋(TC)路径预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气旋内部物理机制比较复杂,以及海气相互作用对气旋发展的影响机理理解得不够透彻,TC的强度预报进展相对缓慢。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动量和热量交换在T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对于提升TC强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并演变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对心血管疾病而言,关键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辅助诊断场景,实现准确实时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干预。心电标注是心电图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基础,主要包括心拍标注和节律标注,且心拍标注成本远高于节律标注。而现有的用于心拍预标注的心拍检测技术存在分类粒度粗、训练样本不足导致模型泛化能力欠佳的
随着电动汽车和现代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二次化学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环境友好性、使用成本、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高(1675 m 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池之一。但是,活性物质硫与放电终产物Li2S导电性差,严重阻碍了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离子的传输,此外,由于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导致大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演化,僵尸网络呈现出平台多样化、通信隐蔽化、控制智能化等特点,以5G、物联网、智能终端、云存储、社交平台为代表等公共服务资源渐成为了僵尸网络滋生的沃土。作为高级形态的恶意代码,与其他类型恶意软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命令与控制信道。Botmaster可以通过控制服务器操控Bot发起各种复杂的网络攻击活动,包括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点击欺诈、网络钓鱼、恶意软件分发、垃圾邮件、身份盗用、加密
研究背景糖类抗原19-9(CA19-9)是胰腺疾病诊疗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准确的CA19-9基线水平对指导胰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治疗反应评价及预后预测意义重大。然而,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胰腺疾病患者CA19-9水平大多显著升高,使CA19-9测定值不能真实地反映肿瘤分泌的CA19-9真实水平,进而影响疾病诊断及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决策。因此,迫切需要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