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社会的传播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思想理论和学说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说与理论体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说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那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持久地影响着亿万群众的心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器和指导思想,建党以来共产党就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传播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始终。建国初期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义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也是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关键时期。在建国初期,国家政权尚不稳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落后思想文化肆意泛滥,这些直接影响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以农村地区为例,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小农思想意识、小资产阶级思想、封建迷信活动等思想文化肆意泛滥,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也比较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政权、土地革命等了解不多、认识不清。同时,有些农民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针、土地政策等心存疑虑,特别是在国内反动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煽动下,许多农民对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人民公社化等运动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直接影响了党的农村路线的实施,也影响了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政治地位。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党和政府建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制度、社会格局等都产生了巨大变革,这种历史境遇与建国初期颇为相似,因而,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出发,梳理和界定了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传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传播的方法措施、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最后论述了建国初期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启示。
其他文献
<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悬殊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受现行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暂时还不能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行,需逐级
19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经济的繁荣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寂然形成鲜明对比,这从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转向对东方落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资本论》的创作需要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有一定特色的具体观,这一具体
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一例外地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需要对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既继承了前人对需要问题的研究,又运用了科
本报讯 日前,双台子区成功举办了以“岗位学习、岗位锻炼、岗位提高”和“勤政、廉洁、守信、尽责”为主要交流内容的“干部讲堂”第八期培训班。至此,双区“干部讲堂”活动从
报纸
气缸套是发动机的心脏部件,气缸套/体内表面的加工技术是气缸套/体机加工的核心技术之一。虽然,平台珩磨加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气缸套和发动机设计、制造与维修行业的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成果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观察学情,使学生发现和认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更好理解,教育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属性。然而因为课堂评价的理论素养和技能
21世纪的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壤流失、水质污染、生物圈失去平衡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接踵而至。大自然给予人们惨痛的报复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