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本位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本位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它采取的是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将资金、人才、公共物品等公共资源主要集中到城市,优先发展城市,而相对忽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城市本位是我国工业化初期重工业为中心经济战略下的发展模式,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又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城市本位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早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一发展模式也应适时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本位在不同的阶段在我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建国初期表现为国家政策使得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建国以后除了资金转移之外,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了一些城乡屏障,主要表现为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其它方面的政治影响。在改革开发、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城市本位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城乡的二元户籍制度多带来的公共物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差异。城市本位的产生和延续在我国有特殊的原因。我国工业化初期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和国外环境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城市本位的产生。工业化初期以后,城市本位的发展模式之所以没有能适时转变,与工业化进程中过度的城市偏向、城市垄断性的行政区划管理,以及对农村和农民长期的传统意识形态偏见,都有着直接联系。城市本位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工业化初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城市本位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本位造成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直接导致并加剧了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生:致使农村发展总体长期滞后,包括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虚假城市化和城市管理中问题丛生。城市本位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在未来依靠城镇化道路解决城乡问题的进程中,城市本位还将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历史进程的推进,这种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之后,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和国内外对城市本位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第章为城市本位的历史回顾,介绍城市本位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第三章分析城市本位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第四章分析城市本位在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第五章分析城市本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六章分析城市本位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那么退
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各级政府的有效领导之下,疫情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但也出现了各种违法现象.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首先应明确消费者的概念.在此次疫情期间,劣质口
就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来看,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受欢迎的,其可以为企业和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使得现代产权制度更加完善.因此,要对房地产统一登记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