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阔草原孕育的蒙古民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跨境民族之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最早的属民不是源于某一氏族部落,而是由一群具有特殊身份和使命的人共同组成的部落。鄂尔多斯部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在蒙古族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9月研究组赴鄂尔多斯市对鄂托克旗336例(男142例,女194例)蒙古族成人的87项体质人类学指标和224例(男92例,女132例)蒙古族中学生的25项群体遗传学表型特征进行了测量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鄂尔多斯部多数人上眼睑有皱褶,直鼻梁,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鼻基部水平,鼻根高度、鼻翼宽度中等,鼻孔最大径位置以倾斜型和横向型为主,耳垂类型以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褐色眼睛,颧骨体发达,男性眼裂高度狭窄,眼裂倾斜度水平,女性眼裂高度中等,眼外角高于眼内角。随年龄增长,上眼睑皱褶率增加,有蒙古褶率减少,红唇变薄,鼻基部水平型率增加,眼色变浅。女性鼻翼宽阔型率增加、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由眼外角高逐渐趋于眼内角高。(2)鄂尔多斯部的指数分型表现为圆头型(头长宽指数)、中头型(头宽高指数)、高头型(头长高指数)、中鼻型、男性为阔面型、女性为中面型、长躯干型、宽胸型、中肩型、窄骨盆型、矮胖型、男性为中腿型、女性为亚短腿型、超中等型身材。(3)鄂尔多斯部身体围度具有胸部较宽阔、大腿和小腿较粗壮、上臂发达而前臂纤细的特点。男性、女性身体围度随年龄增长规律性变化。躯干部皮褶厚度值最大,脂肪发育情况优于四肢部,皮褶厚度指标间均两两相关。面颊皮褶值、躯干部脂肪量、身体体脂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鄂尔多斯部皮下脂肪发育情况接近于新疆察哈尔蒙古族、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和巴尔虎蒙古族,鄂尔多斯部皮下脂肪的发育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特点。(4)鄂尔多斯部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6.4-1.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5.7-1.0,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身体脂肪含量较多,骨骼和肌肉较发达,体型较粗壮。(5)鄂尔多斯部卷舌与尖舌、翻舌与三叶舌、尖舌与三叶舌、利手和叠腿、利手和利足、叠臂和起步类型、蒙古褶与鼻梁类型、蒙古褶与鼻孔形状、上眼睑与下颏类型、鼻梁类型与美人尖、指甲类型与足趾类型11对性状间存在两两类型相关。2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6)鄂尔多斯部较为突出的特征是头部、鼻部较宽,鼻高值较小,面较窄、唇较低、多数人具有上眼睑皱褶和蒙古褶、眼睛呈褐色。身高较高、体型较粗壮、皮下脂肪较厚、BMI属于超重。鄂尔多斯部与其他族群体质指标相比,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的体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