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安富碱斑岩区位于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段,楚雄盆地中北部,分布有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与喜山期富碱斑岩密切相关,二者空间上仅相距2公里,共同构成了姚安Pb-Ag-Au多金属矿区。然而,同一空间内的两个矿床呈现出以Pb-Ag和Au(Cu)为主的两个矿化中心,二者岩体差异、矿化结构不清,成因机制不明,制约了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的开展。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研究了两矿床的赋矿岩体组构、岩石地球化学、矿化结构、元素分带、铁氧化物厘定、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等特征,进一步对比联系其成岩成矿机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对比岩体特征显示形成深度差异:两矿床赋矿岩体组构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正长斑岩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系中酸性富碱、高钾的正长岩-石英二长岩钾玄质准铝-过铝质系列岩石组合,为同源同期岩浆演化的产物,但老街子正长斑岩形成深度较白马苴正长斑岩更深。(2)总结矿化元素分带规律,建立矿化结构:从老街子矿床到白马苴矿床,平面上均具有Pb、Ag→Au、Cu、Mo分带特征。老街子矿床具有“浅部中低温热液Pb-Ag→深部斑岩型Cu、Mo”矿化结构,指示深部具有找矿潜力。(3)确认深部新揭露的铁氧化物组成:通过X射线微区衍射分析确认老街子矿床深部新发现的铁氧化物为镜铁矿,与白马苴矿床中镜铁矿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和空间分布规律相近,指示他们具有相似的成因及流体来源,对深部金矿化有指示意义。(4)总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特征:通过成果总结和实验分析,金属矿物稀土、微量元素、同位素特征指示,老街子矿床中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相对单一,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沉积地层中的成矿物质。(5)建立成矿关联:两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姚安富碱斑岩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矿关联。(6)构建多金属成矿模式与成矿系统:基于二者成矿关联研究,构建了姚安富碱斑岩区Pb-Ag-Au多金属成矿模式。两矿床及深部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预示深部具斑岩型铜、钼、金成矿潜力。(7)探讨成矿过程:成矿早阶段(33Ma左右),富含Pb、Ag、Au、Cu、Mo等成矿物质的正长斑岩岩浆侵位于中生代地层,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热液流体,在顶部外带火山岩筒和定向裂隙就位,形成老街子浅部低温热液铅银和深部斑岩型铜钼(金)矿化及白马苴岩体(内部)细脉浸染型金铜矿化;成矿晚阶段(~30Ma),伴随流体成矿作用的进行和大气降水的大量混入,形成岩浆热液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可能混入部分沉积地层成矿物质(如黄铁矿),流体冷凝结晶形成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岩体接触带及围岩内部的热液脉型金、铁多金属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