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水平研究SAK-HV对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作用机制;SAK-HV口服给药对高脂大鼠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方法:1、不同浓度SAK-HV处理MAEC24hrs,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情况。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SAK-HV处理MAEC;凝血酶模拟体内炎性环境,同时分别加入SAK-HV及水蛭素12肽共同处理;相同摩尔浓度的SAK-HV、SAK、RGD及水蛭素12肽分别处理MAEC,检测炎症相关通路活化情况及炎性因子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AK-HV, SAK是否进入细胞。结合分子马达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筛选细胞中能与SAK-HV发生交互作用的蛋白。2、高脂喂养Wistar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溶剂对照(碳酸氢钠)组、给药(SAK-HV)组及阳性对照(阿托伐他汀)组。口服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血TG, TC水平;油红染色检测肝脏脂肪沉积;检测小肠NPC1L1及肝脏ABCG5/G8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情况;检测主动脉中ROS含量、血清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SAK-HV处理MAEC 24hrs,对其增殖、周期及凋亡均无显著影响。SAK-HV处理6hrs,可浓度依赖地上调MAEC炎性因子表达,变化趋势与P65磷酸化水平变化趋势一致。SAK-HV短时间处理(40min)可浓度依赖地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发的P65、P38活化,但抑制效果弱于水蛭素12肽。而长时间处理(6hrs)则浓度依赖地增强炎性因子IL-6、 MCP-1、ICAM-1及VCAM-1表达。相同摩尔浓度的SAK-HV、SAK、RGD三肽及水蛭素12肽分别刺激MAEC细胞,结果显示,只有SAK-HV引起P65磷酸化及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SAK-HV可进入细胞质,但无法进入细胞核。结合分子马达技术和质谱分析筛选出MAEC细胞中SAK-HV的潜在相互作用蛋白HSP70,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尚待进一步验证。2、SAK-HV组较他汀组有更强的降血脂效果,并更有效地改善肝脏脂肪沉积。SAK-HV组小肠NPC1L1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肝脏ABCG5/G8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同时SAK-HV组较他汀组有更好的抗氧化应激效应,包括主动脉ROS含量降低,血SOD活性升高,及血MDA含量降低。结论:1、SAK-HV对MAEC兼具抗炎、促炎两相性。其水蛭素12肽诱发的抗炎作用在凝血酶诱导的炎症环境下短时间处理(40min)占主导地位;随刺激时间增加,其促炎作用逐渐显现。SAK-HV可能形成新功能域通过NF-κB通路发挥促炎作用。2、SAK-HV口服给药能抑制大鼠小肠组织中NPC1L1的表达,减少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促进肝脏ABCG5/ABCG8的表达,增强胆固醇的外排作用,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SAK-HV口服给药还能减少肝脏脂质沉积,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